雨田范文网 - www.zymmds.cn 2024年04月26日 10:52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设计 >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一些尝试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03-11 09:46:01

      摘 要: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实验教学;有效实验;实验材料;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45-02
      科学实验教学应为学生尽可能提供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获取科学知识、科学体验、科学乐趣的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小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收获大量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要达到上述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实验的兴趣 导入实验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创新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它吸引着學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科学世界。如在教学六年级的《怎样移动重物》时,教师让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先让学生运用省力杠杆很容易将一捆作业本撬起来,然后教师改变支点,变成费力杠杆,再让这位学生撬起这捆作业本,这时他会感到非常吃力,甚至撬不动。让学生说出其缘由,引入本课的学习,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例如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时,教师取了根不透明的空心管,一头密封,一头开口。从开口的一端灌满细盐,再用薄纸把开口处封好。然后在一只烧杯里装大半杯清水,往里面放入一枚鸡蛋,学生会清楚地看到鸡蛋沉入杯底。这时取出魔棒,并且说:“我这根魔棒有吸力,能把鸡蛋从杯底吸上来。”此时,把魔棒伸进烧杯,不停地搅拌,鸡蛋渐渐向上浮起,最后竞浮在水面再也不沉下去了。这个神奇的魔术,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准备 有效实验
      当前 “做中学”理论成为科学教育的主流,达·芬奇也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谬误的。”所以学习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一边抓实验操作的科学性,一边抓使实验贴近生活。我个人对于实验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尝试: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有一定的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生活中一些材料,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圆珠笔、小刀、可乐瓶、弹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弹珠等物体发出声音来,甚至同种物体还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事实证明,准备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他们完全按照教师要求准备好各种各样的材料,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准备实验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实验效果非常好。
      三、尽可能多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玩”透实验
      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处理《斜坡的启示》一课的教学难点——发现变形斜面这一环节时,我采取了以玩代讲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我让每位学生准备纸制的直角三角形(斜边涂上喜欢的颜色-红色显眼),然后让学生将纸剪成的直角三角形缠绕在笔杆上(沿着直角边卷)进行反复地玩,目的是让学生边玩边思,涂有颜色的斜边绕在笔杆上后,变成了螺旋的形状,得出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这一活动表面上看是在玩,实则是重在发现,意在让学生留心观察它所发生的变化。我把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涂成红色,这一做法看似简单,但却是一个巧妙之举,因为若无明红色的印迹,学生玩多少遍也很难发现这种变化,所以这一细节的处理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如在教《简单电路》一课时,老师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灯泡发光,而是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灯泡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灯泡发光,学生不仅能让电灯亮起来而且还在灯泡上涂上红色变成红灯涂上绿色变成绿灯,甚至在灯泡上胶上红绿胶布成红绿灯。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
      《研究磁铁》一课,教师对学生说:孩子们,今天这节课咱们来‘玩’磁铁,在“玩”的过程中要开动脑筋,发现磁铁的奥秘,看哪一位同学发现得最多”。然后分组实验,可以相互讨论。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拿着各种各样的磁铁,这里摸摸,那里碰碰,有的直接拿着磁铁离座位去碰碰门、窗、黑板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小结:你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让学生演示给同学们看。让没有发现磁铁这种性质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这个‘玩’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探索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本课的认知目标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只起了架桥铺路和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自己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多媒体对实验的辅助作用 享受实验。
      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老师们要尽心上好科学探究活动课,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2] 黄世新 《新课程研究:职业研究》 2010年第3期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18- 18页

    推荐访问:科学实验 浅谈 尝试 小学 教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