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范文网 - www.zymmds.cn 2024年05月17日 15:41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设计 >

    2023年草船借箭教学设计6篇(完整)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3-02 19:00:03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6篇,供大家参考。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资料,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此刻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3、分主角朗读课文,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资料。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明白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这天我们就一齐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D�D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如:(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

    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提出阅读要求。

    (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格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所提的问题。

    三、读课文,讲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做到能简单的讲述这个故事。(意在使学生弄懂故事的前因后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进一步熟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步骤: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透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应对面都看不清。”(小黑板)

    (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情绪?(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能够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但是他。”

    懂地理、巧安排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来摆一摆,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思考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必须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明白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明白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老师读提示语,一、二组同学读周瑜的话,三、四组同学读诸葛亮的话,体会一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能够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读后讨论)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板书设计:

    11草船借箭

    知天文

    神机妙算,懂地利、巧安排

    识人心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2

    >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故事内容很简单,浅显易懂,而且有不少学生在之前都多少了解这个故事。但是作为教材出现,就要求通过读文、学文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尤其是对于诸葛亮这个人物,要求通过某些重点词句来体会他的神机妙算,而这整篇文也是围绕”神机妙算”来展开的。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设计了大概的思路,后经过全体语文老师的指导、帮助,以及借鉴李雪松老师的一些教学方法,顺利地完成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回想起来,有闪光点,也有遗憾的地方。

    亮点:

    1、层次清楚,条理清晰,目标明确。第一节课导入、检测预习、整体感知课文、解决“为什么借”这个问题;第二课时学习“怎样借”以及“借的结果”,体会并总结主要人物的形象,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质疑课题。学生们自己围绕题目提问,说说自己想在这篇课文中了解哪些问题,就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标学文。一个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内容的浓缩,我经常引导学生抓题目中的关键字。《草船借箭》很明显就是一个“借”字,抓到这个字后,学生们就很容易提出”为什么借”、“怎样借”。。。。。一系列的问题,而带着问题学文,目的性更强,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

    3、实物岩石。在感知“雾大”时,我悄悄地在黑板上写个字,然后用白色粉笔涂抹,这样学生就一下明白“雾大”的好处---模糊视线。以及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要调过来,我在黑板上画出长江的流向,用小船实物演示,孩子们一下就知道是为了要顺风顺水。

    不足之处:

    老师的讲多过于学生的读,多过于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这也是我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有时感到上课很累,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讲,而学生就一直在被动地听,其实我是怕学生理解不了,想让他们听得更明白些,这是我教学上的一个误区。其实错了,就像这两节课,学生基本没有朗读过全文,一共也就有三次左右的默读。而剩下的时间就成了我的舞台,表面看起来上得很好,但这两节课下来,学生除了对课文了解了,还得了什么收获呢?答案是没有,我忽视了培养学生自学、归纳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多问题其实不用我讲,就通过学生自己读文,就能够找到答案,这样找到的答案他们印象会更深刻。这个问题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并改正的。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2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指导方法:抓因果读故事,抓语言观内心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背景了解人物关系,导入课文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三足鼎立而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随机板书背景图)今天我们共读名著《三国演义》中记述的孙、刘联军内部发生的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二、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指导梳理故事脉络: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谁?故事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箭”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板书:周瑜逼箭 诸葛亮借箭 鲁肃助箭 曹操防箭 诸葛亮交箭

    2、运用抓前因后果法读懂故事

    摘读故事开头结尾,说说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板书前因后果)

    理解“妒忌”:

    (1)词意: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换词比较:羡慕

    预设: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应从情节入手。不能简单地认为周瑜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圈套陷害诸葛亮就是整个事件的起因,它只不过是展开矛盾冲突的契机。周瑜为什么要跟诸葛亮过不去呢?很显然,诸葛亮因“挺有才干”而遭妒忌,这才是事情的真正起因,抓到了这点,才能抓住本质感受人物形象。

    小结: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给他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三、精读故事,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形象

    (1)讨论:你认为“三天造箭十万支”这可能吗?既是同盟军,周瑜给诸葛亮出此难题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2)导:原来周瑜请诸葛亮明里是----共商国事,暗里却是----设下陷阱。周瑜怎样一步步设下这“温柔的陷阱”?默读第二段,用不同的符号划出对话内容。

    (3)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自由说读懂了什么,感受是什么?

    导读周瑜的话,分句采访“周瑜”:你心里真正的想法(目的)是什么?

    a理解周瑜话中的“希望”一词:这里的希望和我们日常表达时的意思一样吗?区别是什么?b理解句子“周瑜很高兴”。

    小结:周瑜表面上客客气气,暗地里却磨刀霍霍,在谈笑风生中,一步一步地把诸葛亮引进温柔的陷阱。周瑜逼着诸葛亮立下军令状造箭,原来不是为了与曹军交战,而是----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读到这里,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4)导:刘备三顾茅庐请来军师诸葛亮,他可是三国人物中智慧的化身。为什么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预设重点交流,读句子:必然误了“大事”,他心中的大事是-----?周瑜心中的大事是----?你读出了什么?练读句子想象诸葛亮怎样回答“只要三天。”你又读懂了什么?

    (5)合作讨论:给诸葛亮的话加提示语。交流朗读,齐读对话。

    四、总结拓展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试图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阴谋刁难诸葛亮,双方这一番“舌战”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周瑜面和心毒,笑里藏刀,而诸葛亮料事如神,将计就计,草船借箭终获成功。周瑜长叹一声-----?你从这声“长叹”里读出了什么?

    读课文:“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读原著:“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总结:三国故事之“草船借箭”充分显示了诸葛亮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非凡才干。因为有才干而遭周瑜妒忌,又因为有才干令周瑜自叹不如。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品味人物语言,人物形象就鲜活起来了。

    拓展歇后语讲故事: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神机妙算 料事如神)

    五、阅读作业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呢?课外阅读课文或原著《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曹操

    孙权——联吴抗曹——刘备

    周瑜 ——————— 诸葛亮

    (妒忌) (神机妙算)

    前因后果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生字,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

    在教学之前先布置预习作业。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掌握生字的音序,部首以及在新词中的解释;并给难以理解的词句标上记号。

    2,思考课后作业。

    3,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明白的词句。

    第二部分:课堂导读(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正音。注意下列读音:

    擂应读léi 丞应读chěng

    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为什么周瑜要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

    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排成“一字儿”并连接起来

    为什么曹操不用火箭

    为什么诸葛亮要请鲁肃一起去“借箭”

    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

    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教师相机进行解答。

    二,深读课文(25`)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起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通过前面的阅读,大家知道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负责赶造十支箭吗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要陷害诸葛亮)周瑜是怎么把这个任务交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又是怎么把这个任务接下来的,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部分。在读的过程中要想想,从他们的话语中体现了他们的什么意思。

    从周瑜的“水上交战,有什么兵器最好 ”“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表面客气,暗藏杀机的阴险心理;从诸葛亮“用箭最好”,“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大度心理。

    指导朗读:我们明白了他们两人的内心想法,那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把他们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呢

    2,朗读草船借箭部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到了第三天,果然下起了大雾。诸葛亮邀请鲁肃一起去“取箭”,如果你是鲁肃,你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请大家朗读借箭部分。

    教师参与讨论,点拔引导。扣住有关词句感悟以下几方面的意思,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安排周密。准备二十条船,布置草把子和青布幔子,每条船上还站着二十个军士。把船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两面受箭。

    熟悉气象。对天气早有预测,熟悉气象。

    了解对方。“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可见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把握很透。

    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积

    极思考给予赞扬,特别要鼓励那些有创见的看法,不要太强调学生见解的正确与否。

    从我们刚才的分析,你认为诸葛亮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神机妙算)

    三,巩固印象:(2`)

    1,抄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

    3,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迁移延伸(第二课时)

    一,让学生不看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指名两三名学生起来复述,再让同桌进行相互复述。

    二,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课本内容。

    分配角色,明确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上台表演。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表演几组。

    三,延伸作业:

    1,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其他故事。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列小标题,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读,资料拓展,引读和情景语言实践,知道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平时看过跟《三国演义》有关的电视或者书吗?那你都知道哪些呢?

    重点:点一下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周瑜、鲁肃是吴国孙权的大将。

    一、导入1,

    出示背景图: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刘备派了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个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

    二、初读10,

    请大家把书翻到96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又是怎样的。

    这个故事比较长,有些词语很容易读错,你会读吗?谁当小老师来领读。

    1.生字词:妒忌、都督、草把子、调度、大雾漫天、迟延、擂鼓、丞相、神机妙算

    领读——指导——齐读。

    2.快速简洁地解说人物关系。

    鲁肃

    周瑜 诸葛亮

    曹操

    3.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造10万支箭。(板书:造箭)

    结果呢?诸葛亮按期交箭。(板书:交箭)

    那经过呢?除了借箭,还写了什么?为借箭做准备。(板书:借箭,准备)

    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自己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今后我们学习课文就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明“造箭目的”5,

    1.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好10万支箭,可他暗中却打算想尽办法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样打算的呢?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

    谁来读一读,出示:……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①你来读一读,周瑜是怎样打算的阻挠诸葛亮造箭的?

    ②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句来说一说吗?先自己试着说一说。

    学生交流,点评,不会说教师示范。

    ③再加上这句话,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

    ④周瑜这样想尽办法,百般阻挠,是为了什么呢,这段话里怎么说?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定的是什么罪,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已经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箭,就得死。

    整段连起来读一读。

    2.我去查了资料,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这10万支箭的。

    3.周瑜这么做是因为什么呢?——

    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想除掉他。让他,到时候造不成,引读——“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才是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目的。

    四、揭“周瑜面目”5,

    1.这是周瑜私下里对手下鲁肃说的,可是他在诸葛亮面前,说造箭是因为什么呢?

    请你浏览第2自然段,先用横线划出周瑜当时所说的话。

    共5处,划对了吗?课件出示:

    ①“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②“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③“十天造得好吗?”

    ④“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⑤“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2.周瑜对诸葛亮说,这造箭是因为什么呢?曹军交战。

    你还从哪些字词也可以看出来这造箭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呢?

    军中缺箭、这是公事、军情紧急。

    3.这造箭是因为要与曹军交战吗?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

    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中缺箭吗?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

    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这是公事吗?是为了,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情紧急吗?是为了,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所有的一切,其实周瑜都是为了,一起读,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读到这里,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谁来说?

    阴险,狡诈,公报私仇……(板书:四个有代表性的四字短语。)

    五、品“诸葛亮智慧”20,

    1.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怎么会这样做呢?

    请你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说的话,再快速地浏览几遍全篇课文,静静地想一想你从诸葛亮的话里读出了什么呢?写上批注。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好,我们一起来重点来交流,你从诸葛亮的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

    重点交流:

    ①“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机动:你还从这个句子里读出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

    “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言外之意就是说:诸葛亮可以用更少的时间造好箭。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早已经算好了什么呢?

    第三天有大雾。带着感受读。

    还算好了什么呢?

    曹操是不会轻易出兵的。带着感受读。

    其实诸葛亮此时,心里早已知道了周瑜要害他了!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必引:必然误了“大事”,对于诸葛亮来说,什么是他的心头大事呢?

    请你读这句话——

    对于周瑜来说,什么又是他的大事呢?

    请你读这句话——

    读到这里,你又读出了其他不一样的感受吗?

    诸葛亮造箭是为了顾全大局,周瑜自私自利……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②“只要三天”。

    于是,当周瑜问他预计几天可以造好,他说:“只要三天”。那是一种怎样的回答啊?

    你来回答一下。

    还是一种怎样的回答?

    你来回答。

    2.那么诸葛亮还会怎么样跟周瑜说这一些话呢?他当时的心理、动作和表情又是怎样的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联系上下文来写一写。

    ①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 )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想:( ),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②周瑜说:“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又想:( ),就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

    ③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 )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 )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先写,指名三个学生说,评价。

    哪应该怎么说才像诸葛亮呢?让我和大家合作着来说,再选三个学生连起来,师生合作说。

    3.其实,诸葛亮早已巧妙地计划好了借箭,早已知道周瑜要陷害他,可是周瑜却还蒙在鼓里,他还在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4.读到这里,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

    5.那诸葛亮又是怎样一步步进行草船借箭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下课!

    板书:

    草船借箭

    造箭 心胸狭隘 顾全大局

    准备 对比

    借箭 自私自利 神机妙算

    交箭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

    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生:《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当时魏国刚刚打败蜀国,又派兵进攻吴国。于是,蜀、吴两国联手抵抗曹操。师: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谁能帮大家理顺一下人物关系?生:课文中有四个人物,曹操是魏国的首领,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而周瑜是吴国的都督,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师: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这才引出了这个故事。

    二、新课

    过渡:同学们,你觉得这个故事精彩吗?(精彩)是呀,文学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作者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每个人物的塑造又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这节课,我们要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让这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的。

    (一)赏析重点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的。(人物对话)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人物对话。(课件出示对话,隐去旁白)现在同桌一组,分角色读一下对话,边读边想: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再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想什么,脸上是什么表情?读完后同桌把意见交流一下。(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揣摩人物心理,并启发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在每句对话前加上提示语)师:大家都很聪明,能根据对话走进人物内心,下面我们加上提示语,再来读一下课文。(课件出示加有提示语的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互评。)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周瑜、诸葛亮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初步认识)但仅仅根据这一段的文字,我们还不能透彻的了解人物特点,下文中,还有一些人物的语言描写,找出来读一读,看你对人物有什么更深的认识。

    (二)感悟

    1、指名读一读描写周瑜的语言,总结出周瑜的性格特点是阴险狡诈。(板书:阴险狡诈)学生朗读。

    2、再说说诸葛亮的语言。

    (1)指名读,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从中你有什么感悟。(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计划,胸有成竹)你从鲁肃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样的人?(板书:忠厚老实)

    (2)还有那处写了诸葛亮的语言?指名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老师发现,诸葛亮是笑着说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诸葛亮说,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加个“笑”字呢?来,我们先齐读一遍。(齐读)你们觉得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

    汇报:生(1):在笑曹操,是一种嘲笑。师:你说的真好,你来读一读,读出对曹操的嘲笑。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学生在下文中找到曹操的语言描写,并体会到他的谨慎多疑。)(板书:谨慎多疑)

    生(2):在笑鲁肃,是一种友善的笑。你来读一读。

    生(3):在笑周瑜,是一种胜利的笑。你来读一读。读出诸葛亮的自信。

    小结:你看,诸葛亮说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赶出来兵,他真不敢出兵,说三天取箭,果然三天带着鲁肃来取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真是太神了!用周瑜的话说,诸葛亮真是——(学生一起说: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条件同学们,诸葛亮他神机妙算,都算准了什么呢?生:他算准曹操不敢出兵、算准周瑜要加害他、算准鲁肃不能出卖他。师:也就是说诸葛亮他算准了人,这也是“识人心”(板书:识人心)但仅仅如此,草船借箭就能成功吗?他还算准了什么?生:三天后有大雾。师:这是他知天文。(板书:知天文)生:回来时顺风顺水。师:这是他晓地理。(板书:晓地理)总结:是呀,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草船借箭才会成功。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诸葛亮?(有勇有谋、才智过人等)三、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还领略了古典名著的风采。其实,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400人,那里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老师希望课下,大家能以“走进三国”为主题,完成本周的积累,并把你积累到的知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周瑜----阴险狡诈诸葛亮----神机妙算(识人心知地理晓天气)曹操----谨慎多疑

    鲁肃----忠厚老实

    【课后反思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的安排,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为学生打开学习名著的大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所以教学目标我就确定在“通过对人物对话的研读,感受名著中性格鲜活的人物特点,通过分角色朗读,走进名著中精彩纷呈的故事。”教学时,针对高年级的阅读水平和训练重点,我主要引导孩子通过研读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再通过课后的延伸,达到让学生爱上名著的目的。虽然课堂还有许多遗憾,比如指导朗读还是不算到位,时空没掌握好等,但是,从学生那积极地参与教学上,从课后孩子们赛读名著故事上,我看到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觉得,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看孩子们从课堂上收获到了什么,在老师的引领下受到了那些熏陶,掌握了什么能力。只要孩子们在那短短的。40分钟里参与了,收获了,就不失败。语文课堂就是充满遗憾的课堂,没有遗憾,又怎么有我们不断完善教学的动力呢!在这一次次的反思中,我们会走向成熟。

    推荐访问:草船借箭 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王崧舟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理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意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