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范文网 - www.zymmds.cn 2024年05月20日 21:27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发改总结】市2013年上半年经贸系统经济工作总结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5-16 10:18:01

    2013年上半年经贸系统经济工作总结2013年上半年,全市经贸系统认真贯彻全省经贸工作会议和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把握中央出台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发展《若干意见》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总结】市2013年上半年经贸系统经济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发改总结】市2013年上半年经贸系统经济工作总结



    2013年上半年经贸系统经济工作总结


    2013年上半年,全市经贸系统认真贯彻全省经贸工作会议和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把握中央出台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发展《若干意见》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打响产业振兴攻坚战,坚持项目和品牌引领,创新和服务推动,加快企业做大,产业升级,结构调优,效益提升;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御特大洪灾,取得抗灾救灾工作阶段性胜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工贸经济各项指标总体增长平稳,但受6月中下旬特大洪灾影响,6月当月各项指标增长出现较大回落。1-6月,全市实现全社会工业产值354.8亿元,比增17.7%,其中,规模工业产值322.6亿元,比增18.9%,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89.31亿元,比增15.5%,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20.66亿元,比增32%;产销率97.4%,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指标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3.61亿元,比增 151.8%,实现税金总额7.75亿元,比增12.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1.1%,同比增加26.2个百分点;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4.09亿元,比增7.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7%;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8亿元,增长13.8%。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击特大洪灾

    6月中下旬,我市遭受持续暴雨、特大暴雨袭击,其持续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灾害损失之大历史罕见,全市工矿企业受灾766户,直接经济损失17.9亿元,商贸企业受灾571户,直接经济损失3.6亿元。灾情发生后,全市经贸系统快速反应、紧急行动,立即投入抗灾、救灾工作。

    (一)紧急动员部署、全力以赴抗灾。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何市防指紧急指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出紧急动员令,召开紧急动员大会,动员全市经贸系统机关、企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迅速投入抗灾救灾一线。各级经贸机关取消端午节休假和3个双休日,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派2名干部驻点市防汛指挥部,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进展情况,迅速落实防指各项指令。实行企业灾情日报制,每天编报一期抗灾、救灾专报,向省经贸委,市委、市政府领导、市防指报告经贸系统最新灾情,抗灾救灾进展情况。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省经贸委下拨救灾资金471万元,调集柴油发电机137台(套)、潜水泵22台支援我市救灾。

    (二)深入救灾一线,帮助企业抗灾。6月18日起,各级经贸机关干部、职工大部分深入一线,指导协助企业抗洪救灾。委领导分别带领工作组深入南纺、南铝、南纸、捷龙超市等重灾工贸企业,靠前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协调救灾设备、物资,临时供水、供电以及转移安置职工等工作。6月18日起,我委派出由委主要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进驻受灾最严重的南纺公司,指挥、协调南纺公司抗灾、救灾工作,工作组始终战斗在抗灾最前线,每天工作至少14小时以上,协调延平区、茫荡镇、黄墩街道和当地村、居合力抗灾、救灾,紧急动员、发动南纺公司职工积极抗灾自救;发动市直企业职工、本委机关干部200多人,协调、调集钩机、铲车、翻斗车、农用车等大型工程机械,共计100多台(套)投入南纺公司清淤大会战,南纺、南针社区累计清淤近20万立方米,完成了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达的任务。我委50名党员干部职工参加了南纺公司清淤劳动;协调南纺、南针片区电力、通讯、自来水、闭路电视线路抢修,在南纺、南针片区停水期间,协调消防部门和公用事业部门用消防车为停水的职工临时供水等。

    (三)坚持以人为本,确保生命安全。在抗灾救灾期间,始终把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对主要的地质灾害点派人24小时不间断值班,专门派一个工作组每天对化纤厂、南针厂、二针厂、啤酒厂等职工社区进行巡查,密切关注地灾点最新变化,紧急将受洪水、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的职工群众疏散转移安置。采取动员投亲靠友和临时安置相结合办法,会同延平区和相关企业先后疏散转移安置南纺公司、南铝公司以及合成氨厂、南针厂、化纤厂、汽配厂、啤酒厂、南电柴发分厂等破产关闭企业职工群众625户2321人,其中集中安置441人,在特大灾害下,由于工作细致、措施有力,确保了无因灾伤亡。

    (四)关注民生民心,保障市场稳定。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商品市场供应,防止出现抢购风潮。洪灾期间,克服交通阻断等困难,千方百计组织货源,确保AA城区每天投放蔬菜130多吨,猪200多头,其他主要副食品日投放量与灾前基本持平,市场价格基本平稳。为受困群众积极调运基本生活必需品,为南纺30户受灾群众发放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组织商贸企业到南纺、南针设副食品临时供应点,先后2次用冲锋舟为受困的1350名福建农林大学AA分校师生,紧急运送7.5吨价值3.5万元的粮油、副食品和饮用水。保障救灾用成品油、工程机械和其他物质,紧急向长富、大乘、南纺、顺昌县调运发电车、柴油发电机、潜水泵等救灾机械,向安丰水厂、污水处理厂运送彩条塑料布、沙包袋等抢险救灾物质,向南山店口电站调运汽油,确保水库抢险用油供应。

    (五)科学统筹规划,加快恢复重建。雨情基本稳定后,我委派出4个工作组深入县(市、区)指导帮助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制定关于工业灾后恢复生产重建的指导意见,制定工业企业灾后恢复生产新增贷款贴息补助办法,明确了灾后重建的目标任务,对受灾企业从政策上给予支持,有效地促进企业灾后重建工作。加强与保险、金融、税务部门沟通协调,加快保险勘验理赔进度,加强金融支持和税收减免或缓征,支持企业加快恢复生产。至7月16日,因灾停产、半停产规模企业已有84%以上恢复正常生产,3 0家因灾停产、半停产企业中已有26家恢复生产,重灾企业--南纺染整一厂、二厂已恢复生产,全市电力、通讯基本恢复。

    二、科学调度、提升服务,全力以赴保增长

    (一)加强运行分析调度。围绕市人大通过的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跟踪落实100项新增长点项目和150项产业调整与振兴项目,加强工业运行跟踪、监测、分析,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通过市领导调研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45个,并分解、落实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积极争取南铝、南纸等企业直供电政策,今年5月,国家三部委正式批准南铝、南纸为直供电试点企业。100项年计划新增产值1000万元以上市级新增长点项目,年计划新增产值56.6亿元,上半年完成产值103.49亿元,累计新增产值29.64亿元,完成序时进度的52.36%;37项年计划新增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省级新增长点项目,年计划新增产值47.37亿元,上半年完成产值85.52亿元,累计新增产值24.18亿元,完成序时进度的51.05%。

    (二)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落实各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监管力度,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危化品生产、矿山等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整治工作,对5家省属、外资企业安全生产级别评定工作,落实2013年危化品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管工作,开展逾期未办理延期换证手续的危化品企业核查工作,细化落实氟化工企业安全自动化改造和危化企业标准化认证工作。全市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安全生产伤亡事故12起,死亡10人、重伤2人。其中:非煤矿山死亡3人;工业商贸死亡6人,水利死亡1人,全市无重大伤亡事故发生。

    (三)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一是推进工业服务网建设。我市和所辖10个县(市、区)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指定专人负责。今年来,全市接受企业反映情况和问题近90个,帮助协调解决问题61个,占67%。省工业企业服务网的宣传材料1219份已全部发放到企业。通过省工业企业服务网提交省经贸委协调,太阳电缆与省船舶集团公司签订战略协作协议。二是强化融资协调服务。加强政银企对接,及时掌握企业融资需求,协调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金融支持,1-6月,工业企业贷款增加13.49亿元,占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的17.47%,比上年末提高2.83个百分点。6月末,工业企业贷款余额128.45亿元,比年初增长11.73%,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27.59亿元,占工业贷款的99.33%。培育扶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典当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延平区延州小额贷款公司今年5月开业,已累计发放贷款31笔,计8375万元;全市15家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总额7.39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工业项目担保额5.5亿元,同比增长22.2%;15家典当行典当总额6.2亿元,比增64.1%;举办“5.13”创投对接会,16家创投机构与88家企业进行对接洽谈;支持企业上市,元力活性炭、建阳青松通过证监会福建监管局备案。三是开展企业成长培训工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降本增效、团队执行力、企业文化与可持续发展、企业经营交易风险防范等课题,实施9期培训班,培训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经贸系统工作人员1000多人。开展企业管理咨询诊断对接活动。设立咨询服务台,邀请省内部分咨询机构到AA推介,为企业与咨询机构搭建沟通与合作的平台。四是提升审核审批服务水平。坚持 “跟踪督办、限时快办、主动协办、预约办理、上门服务”五项制度,构建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要事先办的工作机制。对灾后重建项目、国家、省重点投资项目,受理时即启动绿色通道办理程序,实行专项收件、专项流转、专项管理,所有涉及的工作人员做到随到随办。上半年共办结审核审批事项810件,其中危化品类事项435件,工业类事项118件,商贸类事项257件,提前办结率为100%,平均每件事项缩短16个工作日。

    三、推进产业调整振兴

    (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00项市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169.05亿元,年计划投资51.13亿元。其中:84项在建工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1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8.56%,南铝7.5万吨铝合金圆棒和太阳电缆超高压电缆等重点项目将于三季度投产,16项预备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930万元、占年计划12.75%。61项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项目,总投资126.12亿元, 其中,14个项目已竣工投产, 42个项目今年以来完成投资8.6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4.94%,1个项目目前还在做前期工作,由于产品市场转向等原因,4个项目已停止建设;150项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市级产业调整振兴项目,总投资165.1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额25.84亿元、占年计划44.41%。根据省经贸委和市政府要求,启动“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机械(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冶金建材、节能与循环经济、创意、现代服务业、物流业等专项规划编制,组织编制2013年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投资导向目录。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各县(市、区)新引进1000万元以上(350项)、5000万元以上(不少于60项)工业项目创业竞赛考评办法,分解落实年度任务,加强项目督察,上半年,引进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且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的工业(旅游)项目84项,占全年任务数的26%。开展与央企对接活动,推出重点招商项目28个,总投资670亿元,今年5月,赴京开展与央企前期对接活动,与兵器工业集团、南车集团等央企进行对接洽谈。7月初,兵器工业集团领导到我市考察,与华闽南配达成合作意向。

    (三)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一是持续深化品牌带动。加强与工商、质监等部门协调配合,协助企业做好国家、省级品牌的申报工作。上半年,推荐申报中国驰名商标4件,福建省著名商标94件、福建省名牌产品55个(其中:新评29个、复评26个)。二是积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引导我市工业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对接和技术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已对接源光亚明电器有限公司无电极金卤灯等项目成果50项,总投资87728万元,福建南电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与北京天道华人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等技术需求项目12项,总投资10470万元。共征集企业技术需求53项;组织50多家企业100余人参加第八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现场对接项目成果5项、技术需求2项。三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AA永丰公司、AA金月公司、圣农公司、元力活性炭公司、建阳青松公司等5家企业申报2013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AA天富生物科技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进入初审阶段。南纺公司“气流成网高密木浆复合水刺擦布”参加2013年福建省优秀新产品奖评定活动。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南纸股份等4家企业参与7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AA铝业等2家企业参与4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四)持续深化节能减排。一是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管理。继续对50家重点企业实行“三色”节能监管,对每季度产值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率5%以上的企业实行绿色监管,予以通报表扬;对产值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率为0—5%的企业实行黄色监管,每月提醒一次;对产值能耗增长的企业实行红色监管,每月问责,要求企业分析产值能耗上升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二是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组织申报节能、循环经济财政奖励项目15项,项目总投资3.1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额2亿多元。向省经贸委上报2013年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家。配合省政府节能办和省节能监测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点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和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情况专项监察工作。三是落实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工作。加大造纸、医药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对南纸股份等24家造纸企业和浦城正大等4家制药企业进行废水深度治理,目前已完成治理并通过环保部门验收的造纸企业11家,已完成治理待验收的造纸企业7家,正在开展废水深度治理的造纸企业1家,已停产的造纸企业5家。列入第二批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22家,其中已完成安装7家数据采集已与市环保部门顺利对接,目前正在安装的有1家,经省上同意,暂缓安装的电站有7家,应安装尚未安装的水电站7家。积极推进饰面石材专项整治工作,延平区关闭企业1家,采取断电措施4家,责令16家未通过环评审批企业停产;浦城、建阳、松溪三县(市)4家未通过环评的企业责令停产整改,目前已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环评审批。浦城、松溪已建成石材加工集中区,分别入驻企业3家和2家;延平区、光泽县分别规划建设2个、1个石材加工集中区,计划入驻企业17家、6家。

    四、促进消费、加强监管,保障市场繁荣稳定

    (一)加快建设现代商贸体系。一是市、县两级商业区改造建设取得成效。完成中心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初稿,4个县级市正着手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AA嘉联购物广场、AA创世纪步行街、邵武商贸广场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大型购物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东岭商贸走廊、江南新区商业中心、AA新城商业中心等新区商业功能配套逐步实施,城市商业框架进一步拉开。二是特色服务业发展迅速。AA市延翔家政服务网络有限公司被商务部列入首批全国100家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建设试点,并正式运行,通过省上验收。商务部确定的AA市慧达人才培训咨询有限公司等5家家政培训机构培训1100名家政服务人员任务已全部完成。我市被列入全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目前已建设社区绿色回收站30个,从业人员109人。三是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加快构建。截至目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完成建设农家店1901家,覆盖率95%,已培训农家店店长550人,建设配送中心5个。上半年全市已完成310个农家店的选址工作,在建农家店120个。初步完成信息点的布点和村级信息员的筛选工作,力争年底完成建立37个乡镇信息站、485个村级信息点和培训620名农村信息员的任务。做好第三批下派流通助理总结工作,着手拟订第四批下派流通助理的选派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AA机制。四是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已开工物流园区7个,新建物流项目10个,新注册资本300万元以上物流企业8家。邵武易恒物流配送中心已上报工信部物流信息化典型发现和试点示范项目,邵武武夷烟叶物流中心等一批重点物流中心投入使用或开工建设。五是现代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健全。重点推进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投资1600万元的国家“双百”市场工程项目闽北天添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投入使用,使我市国家“双百”市场达到3个。继续开展县乡集贸市场改造。全市共完成农村集贸市场升级改造45个,完成投资额7100万元,新增营业面积69800平方米,新增就业人数4800人。

    (二)开拓城乡消费市场。一是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继续深入实施。全市销售下乡家电117193台,销售总额达23827.8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量增307.67%,销售额增332.87%,居全省前列。全市累计销售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下乡产品239903台,销售额4.85亿元,发放财政补贴2608.87万元。目前全市汽车摩托车下乡已销售17072台,发放财政补贴1801.8万元。二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鼓励和引导汽车、家电、通讯产品消费,积极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工作,推进家庭、家政服务一体化,鼓励社区商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城市市场开拓力度。鼓励发展展会经济,组织全市15家大中型流通企业参加广东省名优产品展销会和香港名牌产品展示会。组织3家大型流通企业参加福建省赴台经贸与文化交流活动,共签订对台农产品采购206万美元,组织115家企业参加武夷山5.13投洽会名特优产品展销。扩大产销对接,推进“农超对接”、“工超对接”,组织我市生产企业与大中型超市开展直接订货、进场销售衔接活动。着手在永辉、好当家、裕达百姓超市和天新、享通公司开展试点工作。

    (三)强化市场监测监管。一是继续做好市场供应和储备应急工作。加强商品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建立健全每周、半月监测分析制度。继续做好市本级160吨、全市600吨、生猪活体储备工作;做好省、市级副食品基地发展和管理工作,加大副食品蔬菜、蛋品基地建设,全市共有省、市级生猪基地11个,无公害蔬菜基地7个,面积10000亩。二是推进12312商务综合执法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市12312商务投诉举报服务中心建设,已开展商务部综合执法试点城市申报工作。督促和指导建瓯市做好全省商务系统综合执法试点县(市)的组织实施工作。四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上半年,全市共开展各类检查6796次,出动人员22253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企业14890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34起,案值52.77万元,查处不合格食品3271公斤,罚没款19.36万元。全市至今未发生大的食品安全事件, 省定30项检测治理指标,AA中心城市全部达标,其中生猪“瘦肉精”、莱克多巴胺、蔬菜农残等28项检测指标优于省定目标要求。

    五、深化交流,实现共赢,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推进山海协作工作。上半年,引进山海协作项目391项,协作方实际到资34.38亿元;其中新上项目355项,总投资69.25亿元(其中协作方投资58.69亿元),协作方实际到28.90亿元。山海协作项目注册资金29.7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注册资金11.55亿元,占注册资金总额的38.82%。组织开展区域协作工作。积极推进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闽浙赣皖十四个城市、泛珠三角等区域经济、技术协作,推动区域合作互补、多方共赢。牵头制定《2013年闽东北经济协作活动方案》,计划开展11个行业网络协作活动,开展了交通、发改、劳动保障、人才交流、警务5个网络协作活动。筹备第六届“泛珠三角”经贸洽谈会。深化泉南协作。加强与AA泉州商会、泉州客商的联系,关心关注他们在闽北投资发展情况,提供跟踪服务协调服务,帮助协调泉州捷龙商业公司扩大投资创办连锁超市有关问题,认真筹备第十六次泉南山海协作党政联席会议。开展与厦门市经发局灾后恢复重建对口帮扶工作。成立工业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对接厦门市经发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AA市经贸委与厦门市经发局灾后恢复重建对口帮扶工作联络协调机制,两市在加强产业、项目、园区、技术、市场开拓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此外,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认真落实援疆、援藏和宁夏对口支援工作。

    六、创新机制、注重实效,扎实做好支前保障工作

    贴近任务,支前服务保障有新作为。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积极为部队训练、演习、国防测量和国防施工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支前物资供应站规范化建设全面启动,支前动员物资潜力调查有序进行,支前保障服务全面开展,“6.18”洪灾发生后,各级支前部门及时启动保障预案,积极参与抗洪抢险,深入一线,履职尽责。突出实效,“四个一好”项目建设有新进展。贴近官兵生产生活需求,继续支持驻军各项建设,尽力为官兵排忧解难。一是改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落实基层连队“四个一好”项目建设,争取省财政、省支前办补助资金32万元,市财政配套8万元 。为部队解决子女入学17人,随军家属工作安排4人,发放随军家属生活保障金85人20.4万元。积极帮助部队培养各类人才,积极协调地方共建单位开展“科技进军营”活动,多方式、多渠道为部队做好各种类型培训班,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贴近需求,军民共建活动有新拓展。目前全市共建189(其中新建22对)个对子,涵盖了党政机关、中小学校、高等院校、科研和福利机构等各个领域。贴近形势,国防教育意识明显增强。加强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国防教育和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军民的国防观念和支前保障意识。

    七、围绕中心、建好队伍,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突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以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落实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加强党的建设。制定党委2013年党建工作要点,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按照“五个好”、“五带头”标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推动经贸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基层企业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充分发挥所属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深入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加强基层支部领导力量,完成机关各支部改选工作,一批年轻党员干部走上基层支部领导岗位。开展“城乡互动、结对帮扶、三级联创”活动,支援杉关村办实事资金2万元。抗灾救之类中,支援3个挂点村救灾慰问资金3.5万元,党员干部为灾区群众爱心捐款12320元。

    (二)加强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下达AA市经贸委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责任范围、责任内容、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领导班子集体廉政承诺接受全委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监督,建立33位科级干部廉政档案,将廉政、勤政和实绩结合起来,增强科级干部廉洁从政意识。积极探索行政决策、执行、监督权力阳光模式,建立决策科学、行为规范、运行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落实人事、项目、资金等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制度,制定《AA市经贸委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三)加强平安建设。认真做好信访、综治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信访件办理程序、流程和文本格式。定期对信访件办理和领导批示件办理工作进行统计、督察,并形成月报表反馈至市信访局。上半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5件、经调解,息诉息访1件,已处理答复且息诉息访9件,正在处理13件,县(市)申请复查1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件,政协委员提案9件。积极稳妥推进委属企业改革,妥善处理国企改革遗留问题。

    (四)加强作风建设。继续执行机关效能建设四项制度,加大监督力度,每月安排1个科室值班,抽查是否存在“四岗”现象,委效能办不定期抽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提醒和效能谈话,要求机关干部职工提高为企业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建立24小时受理来电投诉工作制度,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受理群众投诉。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建立科室、县(市、区)经贸局信息工作管理办法,明晰信息员工作制度。完善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通过市政府公开栏公开4项,内部公开栏公开44项,经贸信息网公开679项。网站专栏页面访问量4000人次,依申请公开信息5条。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处理预案,建立、健全相关保密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完成市普法办“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

    上半年,全市工业、内贸经济总体发展平稳,但由于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艰巨。此次洪灾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初步估计,洪灾影响规模工业产值约25亿元,南纺、金月、龙盛合成氨等灾情特重企业完全恢复生产尚需时日,市本级三大园区基础设施损害严重,完全修复也需要一段时间。商贸流通业损失也比较大,部分省市级基地灾情严重,完全恢复生产还需要一定时间;二是总量小增速不快问题更加突出。从总量上看,上半年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已经处于全省末位,规模工业产值比宁德市少69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比宁德市少9.8亿元,从增幅上看,上半年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增幅也处于全省末位;三是新上项目少发展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偏低,新开工项目较少,上半年,全市新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旅游项目)仅完成26%,离序时进度要求差距比较大,新增规模企业数量少,5月份新上规模企业申报数量只有15家,比去年同期仅增加6家;四是政策和市场因素对企业影响较大。如:铝板块的南铝、南铝板带、华银铝业因近期中央打压房地产的政策出台,造成市场波动较大,市场需求下降明显。南纸因全国十大新闻纸限产保价,5#新闻纸机停机20天,影响当月产值,且因产能过剩,新闻纸销售价格下跌幅度较大。棉花、棉纱价格在高位运行,造成纺织服装整个行业比较困难。

    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加快工业企业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一是组织实施一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把恢复重建与提高空间集中度、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和结构调整,产业提升紧密结合,高标准、高起点策划、实施一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对比较成熟的项目进一步深化、细化,加快项目实施。工业企业灾后异地重建项目原则上全部进入园区。二是帮助受灾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出台对受灾企业异地改造和灾后恢复生产贴息补助办法,协调保险机构,加快理赔,争取金融机构发放低息专项贷款,核销重灾企业贷款本息,税务部门对受灾企业税费减免缓等政策。同时,通过运行调度会,工业企业服务网等千方百计为企业解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上支持,近期,计划专程到国家工信部、省经贸委等上级部门汇报灾情,争取支持;抓住厦门对口援建的机遇,积极推进我市与厦门市的产业、项目、园区、技术、管理等对接、合作。

    (二)增强运行调度的针对性。一是继续加强工业运行科学调度。突出100项新增长点项目、39家市重点工业企业和150项产业调整与振兴项目,通过运行调度会和主要经济部门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联网的工业企业服务网,进一步强化服务网服务企业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大融资协调服务力度。加强银企互动、对接的力度和频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下半年计划针对企业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需求举办1场银企供需对接会,加快恢复生产进度。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协调解决上市后备企业具体问题,力争元力活性炭、建阳青松今年内挂牌上市。

    (三)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落实省、市甲供、甲控政策,推动政府采购、市政工程和重点项目优先采用地产名优产品,努力争取我市地产名优产品更多地列入省上甲供、甲控采购目录;进一步落实省船舶集团与太阳电缆公司战略采购合作协议,支持太阳电缆、南铝公司等企业走出去,开拓省外市场;加强区域工业品采购协作,推动闽东北五市联合出台区域内地产品优先采购实施办法,利用厦门市对口援建的机会,争取厦门市到我市采购地产品;支持产业集群企业抱团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展销会、博览会,推动商贸企业和工业企业联手开拓市场,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农超、工超对接,引导工业企业与大中型超市直接订货。利用厦门经发局对口帮扶的机会,争取组织厦门企业到AA采购我市地产名优产品,积极争取AA与厦门结成市场开拓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四)进一步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一是组织编制“十二五”规划。按照省上和市政府要求,加快 “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机械(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冶金建材、节能与循环经济等专项规划编制进度,组织、策划一批“十二五”重点项目,积极争取我市一批项目列入国家、省“十二五”规划项目计划。二是促进项目加快开工建设、投产达效。重点突出省、市重点项目、150项产业调整振兴项目和100项新增长点项目,建立项目建设进度月报制度,强化、优化协调、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积极促进列入计划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三是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落实项目创业竞赛考核,强化项目督察工作,继续推进对接央企工作,发挥各级、各部门,在外商会和闽北在外乡亲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与央企对接工作,结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和武夷新区建设,组织、策划一批高水平大项目推出招商,加强与兵器工业集团、中粮集团、国家开发公司等央企的联系,争取一批央企到我市考察,在条件成熟时,计划下半年在北京举办一场具有一定规模的央企对接专场活动。

    (五)加快建设现代商贸体系建设。一是积极谋划武夷新区商贸流通专项规划。主动融入,高起点,高要求规划布局武夷新区商贸流通规划。加大武夷新区商贸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引进一批省内外、国内外知名流通企业入驻武夷新区。加快制定武夷新区物流规划,主动对接省交通控股公司等重点物流企业,争取武夷新区物流项目尽快落地。二是扶持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跨区域规模扩张速度。促进企业采取联合、合作、特许经营和自由连锁等措施,不断发展壮大。力争全年全市形成年销售额过亿元的流通大企业15家,其中过5亿元的3家。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引进国内外、省内外一流商贸企业,加快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和特色餐饮店,进一步拉开城市商贸业框架,将市级商业中心区打造成高端商业服务业集聚区。三是做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工作。继续抓好家电下乡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搞好补贴资金兑付,推进农村家电、汽车摩托车销售服务网络建设,扩大销售规模。认真贯彻落实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促进换代耐用消费品销售,推动升级消费。完善重大节日市场促销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各类大型营销活动,放大假日功能、延长假日期效。积极开展热点商品展销、展览等活动,培育会展经济。

    此外,按照年初计划,认真做好山海协作、支前保障、机关党建、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上半年 经贸 【发改总结】市2013年上半年经贸系统经济工作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