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范文网 - www.zymmds.cn 2024年05月20日 04:53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4年语文教学教案10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4-12 11:21:01

    语文教学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思想基础及其历史进步性。2、了解孟子答问过程,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3、了解并掌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教学教案10篇

    语文教学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思想基础及其历史进步性。

    2、了解孟子答问过程,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

    3、了解并掌握文中部分实词的多义及若干固定句式的对应今译。

    4、在综合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孟子的“仁政”思想。

    2、孟子的论辩艺术。

    3、通假字:颁—斑、无—毋、涂—途。

    4、一词多义:之、王、时、食、数。

    5、固定格式:直……耳、是……也、或……或……、……何如。

    【教学设想】

    1、层层分析,指导背诵。

    2、插入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比较孔、孟思想,可展开讨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这么一个故事:

    某地盛产沙丁鱼,但每次渔夫们出海回来,捕得的沙丁鱼都会死去很多。这令渔夫们非常苦恼。然而,有一个聪明的渔夫,他的沙丁鱼却死得很少,为什么呢?原来,他从外地购了几条喜欢吃沙丁鱼的鲇鱼放在船上,使沙丁鱼们有了恐惧感,动了起来,增强了活力。

    那么,同学们,这则故事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么,这是谁说的?他是怎样阐述这一道理的?有哪些名句?

    (学生答: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

    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更进一步走近孟子,学习他的《寡人之于国也》。

    二、关于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轲(前372~前289),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是孔子学说的嫡传。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元文宗封孟子为“亚圣”。

    更为可贵的是,孟子并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的学说。他采用的是拿来主义的方法,占有、挑选、创新。例如:他否定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主张社会分工;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他还提出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等等。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万章等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七篇,各篇分上下,为儒家经典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三、朗读课文

    1、重申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选择方式:

    ⑴齐读。(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情绪和朗读水平。)

    ⑵个别读。(深入解决具体的字音和句读问题。)

    ⑶范读。(对学生朗读出现的问题通过示范解决。)

    ⑷分角色读。(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

    四、课文分析

    1、找出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全文结构自然呈现。

    ⑴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1段)

    ⑵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3、4段)

    ⑶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

    ⑷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诵读第1段。

    思考:梁惠王说他对国家已尽心尽力了,他作了哪些呢?

    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思考:梁惠王这么做,结果如何呢?

    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思考:梁惠王的困惑究竟在哪里?

    提示:于国尽心,而民不加多。

    可见梁惠王还是想励精图治的,所以他“卑礼厚币以招贤者”(《史记·魏世家》),于是数位贤者,包括孟子就不远千里来到大梁,为之出谋献策。

    重点词语理解:之、焉、凶、加。

    3、诵读第2、3、4段。

    问:孟子为什么要“以战喻”?

    答:以对方熟悉的“战”设喻,更便于启发对方。

    问:孟子是怎样“以战喻”的?

    答:“五十步笑百步”。

    问:在孟子看来,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何在?

    答: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本质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重点词语理解:鼓、既、曳、或、以、走、无。

    固定格式:或……或……、直……耳、是……也。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二部分。

    (第一课时完。)

    五、检查第一、二段的背诵

    注意背诵技巧。

    六、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诵读第5段:

    措施效果

    ,不可胜食也。养生

    ,不可胜食也。丧死──→王道之始

    ,不可胜用也。无憾

    本段层次:①②③/④/⑤

    重点词语理解:违、胜、数罟、时、养生、丧死、始

    词类活用:“丧死”──为动用法。

    2、诵读第6段:

    措施效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衣帛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着食肉

    ──→王道之成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黎民不饥不寒

    重点词语理解:树、衣、畜、无、庠序、孝悌、颁、负戴、王

    词类活用:“衣”、“王”──名词作动词

    特殊句式:“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诵读到7段:

    思考:梁惠王为什么不得王也?

    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

    对比

    涂有饿莩下层百姓

    社会极端不平等,国家治理得不好。

    问:文中运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句,是哪一句呢?

    答:“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把老百姓饿死归罪于年成不好就和杀了人归罪于凶器一样,非常荒。唐。最后,孟子劝勉梁惠王抛弃虐政,施行仁政。“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焉。”

    重点词语理解:检、涂、莩、发、岁、斯。

    七、总结孟子的仁政思想

    1、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

    2、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

    3、害民的并非荒年,而是虐政。

    4、统治者不要归罪于年岁,而要不断地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行仁政,行王道,以民为本,使老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真心归附。

    八、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

    2、善用比喻。

    3、气势充沛。

    九、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

    第一课时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1、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1段)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3、4段)

    3、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

    第二课时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措施效果

    ,不可胜食也。养生

    ,不可胜食也。丧死──→王道之始

    ,不可胜用也。无憾

    措施效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衣帛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着食肉

    ──→王道之成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黎民不饥不寒

    语文教学教案篇2

    本班原有学生61人,新插入5人,现共有学生66人,其中女生34人,男生32人。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好奇心很强,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学生大部分已具备爱学习,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学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有一定的了解,集体主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形成,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有一定竞争意识;不少孩子思维敏捷,但缺乏想象能力;受年龄限制,个个虽活泼好动,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多孩子主观意识强烈,敢于表现自己,但自私自利,不懂得赞赏别人,不善于向同伴学习。有很多学生,学习不够自觉,怕吃苦,这可能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有关吧,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意志品质。写字方面,孩子们能够工整地书写,但怎样写得漂亮还要老师花心思指导、学生努力练习,。阅读方面,已有预习的习惯,但比较肤浅,本学期将继续进行预习指导。由于识字能力的提高,孩子们已储存了大量的汉字,读起课外书来游刃有余了,这个学期,在课外阅读的要求上,一定还要提高,。大部分学生在一定的激励下和奖励机制下,有较高的浓厚的兴趣。但孩子们的阅读尚需指导,如不会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阅读时有头无尾,阅读姿势不正确等均须引导。大部分孩子的口语组织表达能力还需继续加强,抽出一定时间在文本中延伸写话或开展编故事比赛,同时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尽量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2、帮助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正确的坐姿

    (2)朗读声音要响亮

    (3)作业字迹要工整,整洁,美观

    (4)积极发言,表达清楚

    (5)课堂上专心听讲

    3、培养识字的能力,激发识字的愿望。

    4、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注重语言的积累。

    5、激发课外阅读的热情。

    1、运用奖励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建立班级图书库,确立午休时间为固定课外阅读时间,并指导学生学会摘记。

    3、策略上主要是抓两头,带中间。分别确定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名单,制定辅导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总结。

    4、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家校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抓今日格言和今日古诗的背诵,加强语言积累。

    6、让学生多读、多写,因为只有积累才会写,只有写,才会写。

    五、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起止日期计划进度实际进度备注

    11/9-5识字1、课文1、2

    28-123、4、语文园地一

    315-19识字2、课文5 中秋节

    422-266、7、8

    529-3/10语文园地二 国庆节

    66-10识字3、课文9、10

    713-1711、12、语文园地三

    820-24识字4、课文13、14

    927-3115 运动会

    103/11-716、17、语文园地四

    1110-14识字5、课文18、19

    1217-2120、21、语文园地五

    1324-28识字6、课文22、23

    141/12-524、25、语文园地六

    158-12识字七、课文26、27

    1615-1928、29、语文园地七

    1722-26识字八、课文30、31

    1829-2/132、33、34 元旦

    195-9语文园地八、复习

    20xx-16期末检测

    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学总目标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 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 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 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 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 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 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语文教学教案篇3

    教学设想

    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五首诗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采取读读、议议、背背的方法教学。阅读强调整体感知,字面上的意思给予答题解惑,不必逐字逐句讲解;学生看不出的精妙之处要给予点拨,点到为止,不必深挖。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作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个故事进行口述。还要注意各首诗词的写法。

    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和文字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有思想、有意境、有韵律,尤其是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应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龟虽寿

    曹 操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全诗,教师订正或强调“骥””枥”的读法。

    2.指名解释下列词语。

    竟时 烈士 暮年 不已 盈缩之期 养怡之福

    二、简介背景。

    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写在他平定乌桓叛 乱、消灭袁绍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曹操以统—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屈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

    三、品味、理解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写法。

    1.齐读课文。

    2.讨论以下问题。

    ①全诗的核心句是哪几句?表现厂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明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诗人为统一中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

    教师补充:诗人写这诗时53岁。故以“老骥”自称,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全国符合历史的需要,所以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②学生自读、背诵这四句诗,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腾蛇”?

    明确:作者先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30 诗词五首》。这四句诗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③既然宇宙万物都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那么人的寿命长短是不是全由天来决定呢?请从诗中找答案,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不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人的寿命长短也不是全由天决定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养怡身心,延年益寿,与天争时,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诗人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可爱的。他的千里之志,就是建筑在这一人生态度的基础之上的。

    ④这首咏志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明确:先运用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3.自由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石壕吏

    杜 甫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一何 前致词 新战死 长已矣 无完裙 逾墙走 语声绝 泣幽咽 登前途

    —、检查预习情况。

    二、简介背景:指导学生看注释⑦。

    三、指名朗读课文,教师订正生字读音,注意“逾”、“戍”、“妪”、“咽”等字读音。

    四、口述故事:将这首叙事诗扩展成一个故事。

    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开头四句为第—部分,写故事发生。第二部分从老妇致词起到叙家事结束,写故事展开。最后四句写故事结局,是全诗第三部分。

    2. 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

    明确: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

    第二课时

    相见欢

    李 煜

    一、解题:引导学生读注释①。

    二、教师指导朗诵后范读课文。学生再自读。

    三、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词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

    1.“无言”和“独上”描写了词中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明确:“无言”,“独上”,让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由此可以想见其人处境的孤寂,心境的萧索。

    2.二、三句是摹画词中人所见楼外之景,按什么顺序写景,景中渗透了一种什么心情?

    明确:从仰望之景、天空之景写到俯视之景、地面之景。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这些词中人眼中之景。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的色彩.虽没写一个“愁”字,但寂寞哀愁之情自见。

    3. 第三句中哪个词是传神之笔?请说说它的妙处。

    明确:“寂莫”者,非梧桐深院。乃人也:被“锁”。 非“深秋”。 亦入也。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一个“锁”字,是传神之笔。是词中小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所产生的主观印象。被锁于深院主之人悲愁无尽。只有“清秋”相对,怎能不深感寂寞。

    以上三句是词的上阕。指导学生自读,背诵上阕,体会景中愁情。

    4.下阕与上阕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没有不同?

    明确:上阕寓情于景,下阕借助比喻直抒离愁。

    5.“离愁”是抽象,难以言状的.为何词人能将它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明确:以“剪不断。理还乱”为喻,是形象地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因“丝”与”思”谐音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四、小结:这是广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前2句写景,后2句议论。全诗以方塘作比,

    语文教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了解数学家华罗庚,知道他因为从小就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长大后才成为一名的数学家。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数学家华罗庚,知道他因为从小就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长大后才成为一名的数学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华罗庚的照片,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

    2、师: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出示课题)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课上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对本文的背景有所了解,以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老师,或者是字典。

    2、小组间检查识字情况,把课文读通顺。

    3、教师出示要求认的字词,谁有勇气给大家读一读?

    4、我们来做识字游戏,谁来试试?

    5、师:你有什么办法记住他们,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对于一个班级来说,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同学的每个字都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检查,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互相帮助,通力合作。

    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第二课时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中心问题: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

    (1)自由读书准备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

    (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对人物性格的剖析,也是学生回到课文中,深入理解课文,归纳总结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中的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如:、看了又看,算了又算……

    注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请学生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2、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五)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圈划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自主选择注音、分析字形、找出形近字、组词或者说个句子

    3、说说怎样把字写好看。

    4、重点辅导“喜”“杂”“社”。

    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字,能够使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更牢固,在汉字的比较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汉字形体美。

    (六)课外阅读

    《华罗庚的故事》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了解华罗庚,学习他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

    语文教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认读字音。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语文教学教案篇6

    教材简说:

    打开课文,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仿佛把我们带入中生代时期,漫游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看,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看到这般景象,人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呢?是地球的突然变冷,使它们耐不住寒冷,还是行星的撞击破坏了它们的食物链?是越来越多的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切断了恐龙的繁衍之根,还是流行的传染病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都是至今尚未揭开的谜团。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带着这些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不久的将来,这些谜团可能会被正在捧书读本文的孩子们揭开。

    设计思路:

    1、本课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较多。除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外,主要要把生活识字与根据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结合起来。如“遮住、偷吃、书籍、死亡、孵出”等都是二年级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词语。要通过反复朗读词语,认识词语中生字的读音和意义。“枯萎、尘埃、耐不住、庞大、哺乳、或者”等带有生字的词语不容易感悟,则需要学生自己结合上下文理解,或者理解字义、词义,教师也可做一些简单的解释。

    2、本课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朗读课文时,重点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要在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学会积累并运用语言;同时能对书上的解释提出一些疑问,或者自己能提出别的猜想。

    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展示恐龙模型,学生谈对恐龙的认识。

    2、欣赏课文插图。

    3、理解课题,认识“恐”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读通每句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并多读几遍,记住。

    2、以小组为单位做“生字拼词”游戏。

    3、各小组派代表领读词语。

    4、开火车认读词语。

    5、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耐不住、尘埃、枯萎、哺乳。

    (三)细读课文,积累语言

    1、学习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一听,看一看,说说自己了解到哪些知识?

    (学生说)

    (2)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句子?(问句)你能读出问的语气吗?

    2、学习第2、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了解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认识省略号……,拓展思维。

    (5)语言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自己最赞同的一种恐龙灭绝的说法说出来。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学生齐读,谈感受。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激情升华

    语文教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日记的格式。

    3.通过学文,学习妈妈热心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学文,学习妈妈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了解日记的格式。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日记】你了解它吗?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出示:24日记两则)

    二、学习生字

    要读好课文,先得过生字关。

    【出示:带音节生字】多形式读。

    【出示:不带音节生字】多形式读。

    【出示:生词】多形式读。

    生字会读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的?把你的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三、读书——说话

    现在我们读课文,老师对同学们读书没有更多的要求,我也不问你们问题,什么问题也也不问。只有一个要求:读完了,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说什么呢?说你的感想,说你的理解,也可以说你的疑问。

    咱们试一试,以后养成一个习惯,读完了就应该有话要说。

    接下来我们一边读一边想:我要说什么?

    现在开始读,怎么读都行。

    读完了吗?还想读吗?真好,好孩子就喜欢读书。哪些同学愿意来轮读一下第一则日记?【出示:第一则日记】

    一起读。

    【出示:第二则日记】哪些同学愿意来轮读一下第二则日记?

    一起读。

    都读过了,老师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我们请她读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课文中的我梦想成真了吗?结果妈妈送她什么礼物呢?(她的梦想没有成真,因为妈妈的礼物是一条粉红色的布料连衣裙,一个红书包,还有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就是没有她心爱的裙子。)

    她的梦想没成真,结果心里真不是滋味,哪里能看出来?【出示:最后一自然段】谁能读出感情?【出示:不高兴】

    四、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同桌互读,并说说可以组成什么词?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这8个字可分成几类?为什么这么分?【出示:按偏旁可分为4类:女字旁为一类,日字旁为一类,有“分”字的“份、粉”为一类,“读”字为一类。】

    师范写“姑、娘、妹”。【出示:动态笔顺】(提醒学生女字旁的横变成提,生先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同样方法指导书写“昨、晴、份、粉、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上节课我们是读书——说话,这节课我们是读书——提问,来个问答大挑战,行吗?

    二、读书——问答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围绕课文内容,你能对其他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吗?

    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哪个同学来提问?

    预设:

    【出示:阿英妹妹是个怎么样的人?】(阿英妹妹是苗家小姑娘,家住贵州山区。她很勤快,帮妈妈干活,也很好学,不是看书就是问问题。)

    【出示:你们认为妈妈小气吗?】(妈妈不小气。因为她一直寄钱帮助阿英读书,阿英穿的衣服和路费也是妈妈寄去的;六一节那天,妈妈买了连衣裙,一个红书包,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送给阿英,所以妈妈不小气。)

    【出示:第二则日记中的我做了一个什么梦?】(她梦见妈妈带她去买那条裙子,她没让妈妈买,她把钱省下来买书送给苗家小姑娘。)

    三、学习日记格式

    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日记比以前学的课文开头多了日期、星期和天气,但没有题目。写日记要写明【出示: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情况】。

    四、练习写日记

    你们觉得我们班谁最聪明?为什么?

    同学们说的对吗?坏习惯要改正!接下来把刚才同学们讲的话用日记的格式记下来,就成了日记。

    试一试,写一写,行吗?

    先写他的外貌,接着写他的聪明,最后写他不好的地方,按这样的顺序,开始。

    五、展示日记

    板书设计:

    日记梦想心情

    第一则穿上白纱裙不高兴不买白纱裙爱心

    第二则省钱买书

    送给苗家小姑娘

    语文教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体验提供空间。

    2、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唤起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以利于知识积累。

    3、读中悟、悟中读,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体会句子中两个事物的主动和被动关系。

    重点难点:

    个性化朗读《小花鹿》

    教学准备:

    课题及栏目等图片、汉字组合体卡片、动物(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教学“我的发现”

    1、出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笔画。

    2、小组合作,观察并动手拆合“音克(上下结构)”的组合体卡片,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字,一个个写下来,比快,比多。

    3、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合过程,板书这些字。

    4、拓展练习:从“树、春、园”等组合体或字中,选自己最有兴趣的一个,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够拆分的字,小组内互相考一考。

    5、又学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高兴不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日积月累”

    1、“我会接”──词语接龙

    (1)以书中词“父亲→亲人→……”为例,通过教师有节奏的示范读“父亲的亲呀,亲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带动学生跟读接龙,迅速板书,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

    (2)任选一个非课本上的词(如“园地”)为龙头,小组合作接龙,在规定时间里,比快、比长。

    (3)展示:小组各自带读本组接龙词语,师生共同评价。口号:“日积月累,越积越多!”

    2、“读读说说”──“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练习。

    (1)指名朗读、对比,体会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男女生分读、齐读。

    (2)指名练习(师动作演示、引导):“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改成“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齐读、体会。

    (3)拓展训练。

    ①以课堂环境、实物等随机内容,结合教师表情、动作演示等,练习由“把”字句到“被”字句的口头转换。

    ②教师只以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主说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两种句子的相互转换。

    3、“读读背背”──《小花鹿》

    (1)出示情境:神秘地请一个同学藏在讲台后面,带上小花鹿头饰,语言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慢慢露出鹿角,轻轻摇摆),你们看它是谁?它可爱吗?

    (2)指名说出对小花鹿的可爱的感受,培养情感。

    (3)自由读《小花鹿》,读出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评议:读出了小花鹿的可爱吗?

    (5)指名同学分别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读《小花鹿》(熟读成诵)。

    (6)情感渗透:喜欢它们吗?(小动物走进同学们中间)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

    语文教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收买”、“威胁”、“愤怒”的意思。读通课文。

    2、了解刘胡兰为了严守党的机密而壮烈牺牲的事迹,体会刘胡兰忠于党,忠于人民,为革命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读出刘胡兰与敌人3次对话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的朗读,读出刘胡兰与敌人3次对话的语气,体会刘胡兰的英勇不屈。

    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刘胡兰。

    1、出示课题,齐读。

    ●教师:同学们,了解刘胡兰吗?谁来介绍介绍?(生介绍)

    ●教师介绍:刘胡兰,抗日小英雄,山西人,10岁参加抗日救国儿童团,1947年1月12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壮烈牺牲。毛主席亲自为她题词: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板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深入地了解刘胡兰这位小英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参照自学建议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建议:

    1、读通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思考:你觉得刘胡兰是一位怎样的英雄?

    4、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

    2、自学反馈。

    (1)课文朗读:指名读课文。(一人一节)

    同学们来评一评(字音、添字、漏字、感情等)

    (2)教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刘胡兰是一位怎样的英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三、深入课文。

    1、深入读文

    ●教师:那么,你又是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刘胡兰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的呢?请同学们仔细朗读课文,找到这些语句,好好读一读,说说体会。

    ▲敌人想收买刘胡兰,对她说“告诉我,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块钱。”刘胡兰大声回答:“我不知道!”

    ●理解收买,敌人怎样收买刘胡兰?

    ●刘胡兰怎样回答?

    ●刘胡兰真的不知道吗?她为什么不说?

    ●她说这话时心情怎样?(不知道其实是不告诉你们的意思,从大声说可以看出刘胡兰态度的明朗、坚决,没有丝毫犹豫;从不知道后的!也可以看出刘胡兰的坚决,毫不在乎。)

    ●有感情朗读重点:刘胡兰的话

    (教师:怎样才能读好刘胡兰的话呢?请同学们读读单元提示,找找方法。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读出说话的语气。)

    ▲敌人又威胁她说:“不说就枪毙你!”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理解“威胁”,敌人怎样威胁刘胡兰?

    ●刘胡兰怎样回答?

    ●比较刘胡兰的两次回答,有什么不同?

    (多了“愤怒”、“就是”两个词,重复了一遍不知道。)

    ●她说这话时心情怎样?

    (这次回答比前一次更坚定,语气更强烈,是斩钉截铁的。)

    ●有感情朗读重点;刘胡兰的话,感情比第一次更强烈

    ▲敌人从刘胡兰口里得不到什么,把她打得鲜血直流。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鲜血直流”说明敌人打刘胡兰打得很重,刘胡兰招受了巨大的痛苦。“钢铁铸成”、“一点儿也不动摇”说明刘胡兰英勇不屈,对党无比忠诚)

    ●有感情朗读重点;感情比第二次更强烈。

    ▲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她说这话时心情怎样?(要杀要砍由你们,看出她视死如归,为了保守党的秘密,连死都不怕;怕死不当共产党,看出她在入党时就做好了为党献身的思想准备)

    ●有感情朗读

    ▲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英勇地走到铡刀跟前。

    ●行动:迎、踏、走(特别是走,可以看出刘胡兰不等敌人动手,自己英勇赴死,这种英雄气概令人佩服。)

    ●有感情朗读

    2、小节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是呀,敌人越来越狠毒,可刘胡兰依然没有动摇,严守党的机密,哪怕是失去自己的生命。

    同学们,千千万万像刘胡兰这样的先烈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血不会白流,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不辜负他们的希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齐声朗读毛主席为刘胡兰写的挽词,以表示我们对烈士的怀念。

    板书:

    敌人刘胡兰(英勇不屈)

    收买我不知道

    威胁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生的伟大

    毒打一点儿也不动摇

    铡死要杀要砍由你们死的光荣

    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挺迎踏走

    二年级语文《刘胡兰》教学反思

    《刘胡兰》这篇课文记叙了刘胡兰严守党的机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歌颂了刘胡兰忠于党,忠于人民,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面对这样的英雄人物,距离学生比较遥远,这为学生在感受其形象的伟大上造成一些不便。因此,课堂内牢牢把握课文的主脉,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淋漓尽致地感受刘胡兰的英雄形象。

    1、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说

    在复习导入阶段,可以请学生自由挑选词语进行造句,不仅巩固了旧知,又加深了理解,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积极投入学习中。之后,再通过“你觉得刘胡兰是个怎样的共产党员,你从哪儿看出?”“敌人用了几种手段对待刘胡兰?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如何理解‘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毛主席为什么如此题词?”这样的三个问题入手,让全班同学自由分成三个大组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思维不断地相互碰撞,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所争议,有所创新,有所发现。

    2、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讨论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朗读。如“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她迎着呼呼的北风……”、“刘胡兰挺起胸膛: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的不是共产党员!”通过个人读、挑战读、同桌读、小组读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练读中与文中人物的情感撞击,进一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刘胡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敌人的残暴。练读中让学生的感情升华,领悟文章的灵魂。在最后,可使用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我们都可以看到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和投入。

    语文教学教案篇10

    文本推究:

    《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先生的一回忆性散文,金岳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作者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感情,本文即是这种感情真诚流露的见证。但是作者写作本文,采取了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的笔法,让世人看到一个极其富于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在初步了解了些许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之后,为了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动手和思考能力,本文设计的重点拟在作文的点——细节描写上,以期能以点带面,训练学生在记叙文中用细节来出彩。

    教学理念:

    汪曾祺先生的语言平淡冲远,故而本文在理解语句上并无难处,但那种生动的细节描写却是学生非学会不可的。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老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同时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基于这个理念,本堂课由《金岳霖先生》作为引子,由老师作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摸索细节描写的奥妙,并付之于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朱自清先生父亲那臃肿的背影,曾经让我们的心灵为之怦然一动,那个站着喝酒却又始终不肯脱下长衫的孔乙己带给我们笑声的同时,却让我们深深体悟到了世态炎凉;说到杨二嫂,我们会想起她那圆规般的伶仃细脚;至于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他那件随着狗主人身份的变化而一会儿脱下一会儿又穿上的军大衣我们想必也不会忘。背影、长衫、细脚,大衣是他们各自的特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作家描写的是哪个人?

    (PPT展示)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鲁迅)

    明确:同学们说的真好,对,是鲁迅,那你们是根据那些特征他是鲁迅的呢?或者说鲁迅的标志性外貌是什么?

    生:头发直竖,胡子。

    这是崇拜鲁迅的一位青年读者阿累眼中的鲁迅,而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唐韬也有一段关于先生的外貌描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PPT展示)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明确:有没有发现,唐韬先生与阿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他们都抓住了鲁迅先生的竖直的头发和浓黑的胡子这一典型的外貌细节特征。所以,要写活一个人,把人物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展现出来。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逻辑学大师(板书:金岳霖先生)

    二、学生快速自读全文。

    1、请从文中找出金岳霖先生的与众不同的细节——

    样子有点怪——让人莞尔

    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

    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遗风。

    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有一颗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2、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金先生什么特点?

    小结:汪曾祺先生用一系列肖像、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的细节,漫画式地刻画了这个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个让人发笑的有趣的金先生,他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孩子气十足,又有一颗赤子之心。有趣包含了金先生的工作态度,学识修养,性格特点,处世方法等等。

    4、这些细节有何作用?

    这些细节感染力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学生真切而直观的感受到金先生的有趣。

    5、我们要写活一个人,也一定要勾其肖像,择其特点,[]从细处着笔,用细节描写进行勾勒。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金先生一样与众不同的老师,他们或诙谐幽默,或天真率直,或严肃端方,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有的动作,神态或口头禅。请大家在我们现在的任课老师中任选一位,用细节描写写一百来字的人物片段,写出他的特点来。注意:不能出现他的名字和所任科目。

    择二三位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请在座的同学猜猜他写的到底是哪位老师?(简要评点,学生互评)

    6、成功的细节描写不仅能够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能够最真切、细致、生动、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质的部分捧给我们,给读者留下无限的联想、回味空间。就象在鲁迅先生的竖直的头发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刚直不阿的斗士。从金先生戴的鸳鸯眼镜的白镜片中,他率真有趣的外在特点我们一目了然,但还应该有一种不为人知的情感隐藏在他那黑镜片之下,这才是金先生更深深吸引我们的地方。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来——

    明确:(一)重情

    (1)给逝去的人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其情也特别的深特别的纯粹特别的真挚特别的伟大。第十段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

    (2)在第五段中林国达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在叹惋林国达死了很不幸之余,竟然一节课都没有笑容。

    (二)热爱生活

    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6、跟着汪先生,我们也一点一点地认识了金岳霖先生。先是他的样子——大家一起回忆一下——“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有点怪;再了解他的性格——不拘小节,自由随意,真是有趣;最后我们挖掘出深埋在他骨子里的性情——重情,更热爱生活。作者由外而内,由形入神,刻画了一位活生生的、立体的金岳霖先生。

    刚才的片段练习中,同学们用细节勾勒了老师的形象,外在形象肯定不是我们深记老师的全部内容,他那深埋于心底的情感才是更深深吸引我们的地方。下面,请大家再深入挖掘一下你们老师的内在情感,为刚才的片段练习作一个补充。

    学生当堂补充。

    三、小结

    感谢汪曾祺先生,他不仅用平淡隽永的笔让我们了解了一位逻辑学泰斗金岳霖先生,更教会了我们运用细节描写由外而内、由形入神的勾勒人物的方法。任何方法学会之后,必须在具体的实践中运用,才能有恒久的生命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作文中能学以致用。

    《金岳霖先生》教学反思

    从细节中感受人物的魅力。早年自己读到有关金先生的文章时,总会惊叹名家的独特个性,为他们的魅力所折服。但在语文课堂,不能脱离语文的基本任务,让学生学有所获是最终的目的。整个环节中,感觉自己处理不好的地方有很多:

    1、少了细节的详细解读,在文本探究过程中有点仓促,只让学生读了两个段落,然后大致的讲解,并没有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去感受。

    2、课堂没有深入地拓展开,在文章中闲笔处点到了闻一多和朱自清,我只点到有学问的人都很有个性。没有点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情况。

    3、文章的梳理很乱,写人肯定是从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到工作入手,板书上如果从这两个方面来做,效果会更好。

    4、学生没有完全地投入到课本中,怎么都感觉他们是敷衍的态度。想起陶行知的那句“课堂是一个情境,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它是为学生课后的理解提供一个范例”,在课堂上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去让学生说,描述自己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由于很多原因,效果不是很好。语文课堂的最终目的应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能有情感的提升。今后尤其要注意这些方面的把握。

    值得改进的地方有:

    1、不能脱离文本,始终注意细节美。即使在后半部分的学生实践过程中,应在文本的基础之上进行表达。如“‘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可以抓住这其中用了句号,而为什么没有用叹号,这就是值得思考和挖掘的。

    2、“有趣”是本文的文眼。本文有两处提到“有趣”,开始的“西南联大有许多有娶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到结尾的“我想像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从实写到虚写,体现了作者在写法上的技巧。

    3、“有趣”和“怪”都是展现给人的性格特点。但我认为“怪”更能体现金岳霖的特点。“怪”更是“有趣”的延伸和拓展。

    新教材教无定法,只要本着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角度去深入文本,肯定会有收获的。

    推荐访问:语文教学 教案 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免费 语文教学教案包括哪几个部分 语文教学教案的建议 语文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语文教学教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一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上册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