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范文网 - www.zymmds.cn 2024年05月20日 05:14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国外对诗歌翻译的研究8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6-15 19:55:03

    篇一:国外对诗歌翻译的研究

      

      《从Bassnett的“文化翻译理论”看西方诗歌英译汉的翻译策略》

      摘要:摘要:随着文化翻译领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从Bassnett的“文化翻译理论”角度研究西方诗歌英译汉的翻译策略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因此,本文试图以Sonnet18的汉译文本为例,探讨“文化翻译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体现和其对西方诗歌翻译的指导意义,leasehathalltooshortadate.”

      吴诚辉

      摘要:随着文化翻译领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从Bassnett的“文化翻译理论”角度研究西方诗歌英译汉的翻译策略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因此,本文试图以Sonnet18的汉译文本为例,探讨“文化翻译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体现和其对西方诗歌翻译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翻译策略;Sonnet18;文化翻译理论。

      一、文化翻译理论概述

      谢天振(2014)在《隐身与现身》一书中指出,当代西方学者在翻译研究上最大的突破就是将翻译置于跨文化、跨学科的大背景下,即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文化层面审视翻译,将文本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来分析。20世纪90年代,Bassnett和Lefevere首次正式提出了“文化变迁”的概念形式(1991)。[1]甚至有人认为,翻译单位已经开始从文字到文本、从文本到文化的转换。

      Bassnett认为翻译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行为,而是深深植根于语言文化之中。经过多年的翻译理论研究,Bassnett提出了“文化翻译理论”的观点:“首先,翻译应以文化为单位,文本不应仅仅停留在先前的文化语境中;其次,翻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解码和重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交际行为;第三,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文的描述,而应在目的语文化中实现功能对等。”[2]Bassnett将文化作为翻译的一个单元,无疑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

      二、文化翻译理论下的西方诗歌翻译

      诗歌翻译属于文学翻译,因此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但在世界文化一体化的时代,古代诗词中的文化因素如何翻译和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的做法是,在翻译过程中,纯语言水平应该被.

      驯化,而文化水平应该努力最大化异化(1999)。[3]换言之,译者在充分展示诗歌原意的同时,也要努力体现翻译中的文化独特性。

      莎士比亚赋予十四行诗以优美的歌谣来歌颂友谊和爱情,其中Sonnet18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作。本文根据译者的风格和各译本在当今社会的流行程度,选取梁实秋、屠岸、孙大禹对此诗的三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文化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和指导意义。

      三、译本研究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将首先对不同具体句子的翻译进行集体分析,然后再分别对三个不同版本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1)“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

      Thouartmorelovelyandmoretemperate.”

      三位翻译大师都把“summer”译成了“夏日或夏天”,传达了这首诗的原意。然而,在孙的翻译文本中,“初”和“清”更成功地表达了这个夏天的特点。因为,根据对英国文化和语境的理解,这里提到的夏天并没有中国那么热。所以孙较好地完成了“文化翻译理论”所要求的文化转移的使命。

      (2)“Andsummer"sleasehathalltooshortadate.”

      由于英國的海洋性气候使得英国夏季雨水充沛且非常潮湿,因此英国的夏季时间非常短。它们的译本都表达了这一特点和诗中所隐含的无奈意义。然而,本文认为孙的翻译中“孟夏的良时”更好地传达了该句在中国文化下的独特意义”。

      (3)“Solongasmencanbreathe,oreyescansee./Solonglivesthis,andthisgiveslifetothee.”

      在诗的最后,诗人指出最好的朋友将与诗歌共存。梁和屠的译本缺乏原诗的美,而孙的译品“只要人们还活着,眼睛还能看,这首诗便能栩栩赋予你霞丹”则很有艺术性。这正是Bassnett所说的移植意境的特点,同时也符合西方诗歌的特点。

      总体上来说,梁实秋的译文读起来更像散文。译本重视文本意境的传达,强调神似而不是形似。因此,从形式上看,翻译没有严格的规则,相对松散。从措辞上过于通俗,在汉语语境中,许多词不是最佳选择。

      .

      屠岸的翻译恰当地处理了诗歌的韵律。十四行诗中使用的句型对中国读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现代汉语的帮助下,译者尽量避免使用灵活的欧化语法。但这种做法同时弱化了原著风格的美感。

      相比之下,孙大禹的翻译在形式上则依赖于十四行诗的押韵,这与原诗的押韵和格式是一样的。这种翻译选择既反映了Bassnett所提到的文化转换形式的特点,也符合西方诗歌的特点。同时,在词语选择上,孙大禹在新的语境中很好地体现了原诗的文化意蕴。

      四、总结

      基于上述理论和观点,本文试图对Sonnet18的三个中文译本进行研究,发现在这首诗的文化翻译上存在的差异。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译者很难实现文化的彻底转换,即完全完成“文化翻译理论”的要求。本文认为,孙大禹的翻译是独特的,更符合“文化翻译理论”的需要,为后世诗歌翻译工作者提供了更好的参考和指导。译者必须对源语和译入语文化都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各种翻译策略,选择异化和适当归化的方法,注重文化内涵的阐释,追求文化功能的对等。同时,也要注意形式,尽量使用适合目标语言的语言表达方式,减少阅读障碍,增强文化转化和交流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362-363.[2]孙大雨.英诗选译集(英汉对照版)[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9.[3]SusanBassnettandAndreLefevere,eds.Translation,HistoryandCulture[J].Target,1991,3(1):114-116(3).[4]孙致礼.文化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1):42-43+47..

    篇二:国外对诗歌翻译的研究

      

      Word文档仅供参考

      英文诗歌翻译方法〔赏析〕

      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形式对应和文本等值是翻译前及过程中必须认真审视和执行的规那么。

      微奈和达贝尔内给出了翻译五个解析步骤:

      〔1〕确定翻译单位〔

      词汇单位〞和思维单位〞的组合〕;

      〔2〕审视原文〔评估描述性、情感性和知识性内容〕;

      〔3〕

      〔4〕

      重组信息中的元语语境;

      评估文本的阻碍;

      文本等值〞即忠实原文〞这在诗歌翻译中是最难

      描述性、情感性

      〔5〕

      译成并修订译文。诗歌翻译中的形式对应〞即是母语与目标语言文本体裁均为诗歌,如此能够保存文本的美感;诗歌翻译中的达成的。我们必须认真对目标文本悉心解析,充分关注目标文本中出现的译文会意蕴全无。

      ThePoetlsDead诗人,你的心跳已走远

      节选自

      WilliamEverson纪念诗人

      RobinsonJeffers长诗翻译:涂瑞志

      Snowontheheadland,ThestrangelybeautifulObliqueconcurrenee,ThestrangelybeautifulSettingofdeath.ThegreattongueDriesinthemouth.Itoldyou.ThevoieelessthroatCoolssilence.Andthesea-graniteeyes.WashedthesibilantwatersThatstretchedlipskisspeace.Thepoetisdead.NorwilleveragainhearthesealionsGruntinthekelpatPointLobos.NorlooktothesouthwhenthegrunionRunthePacific,andtheplungingShearwaters,insatiable,Stunthemselvesinthesea.孤岛上的雪

      是晦涩芜杂的故事

      是凄美永生的场景

      前无古人的言辞

      在口腔的河床干涸

      我曾告知你一切

      你呜咽的歌喉冰冷了沉默

      海水浸泡过的目光

      冲刷窃窃私语的水

      饥渴的双唇亲吻万丈的宁静

      诗人,你的心跳差不多走远

      你再也无法听到海狮

      在灰狼角海藻丛中的嘟哝

      也无法面朝南方

      目送银汉鱼在太平洋的游走和翻腾

      在海洋上空剪嘴鸥群

      被贪得无厌击昏

      这首诗歌是一首思念友人的记叙性的作品,文本中更多的是描叙性的语言,同时辅以叙事的。

      在该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有通感〔Obliqueconcurrenee晦涩芜杂的故事;

      insatiable,Stunthemselves被贪得无厌击昏;Coolssilenee冰冷了沉默〕、比照〔strangelybeautiful凄美〕、夸张〔ThegreattongueDriesinthemouth前无古人的言辞/在口腔的河床干涸〕和拟人

      和知识性内容〞,同时对文本中修辞的认读和翻译力度的拿捏在诗歌翻译中尤为重要,不然

      Word文档仅供参考

      〔thesealionsGruntinthekelpatPointLobos海狮在灰狼角海藻丛中的嘟哝〕等。

      关于翻译技巧:

      译文中也用到很多:扩译〔

      Obliqueconcurrence译作

      晦涩芜杂的故事

      〞;

      增加〔Driesinthemouth译作在口腔的河床干涸〞增加河床"一词,否那么寡淡无味〕;

      直截了当转换〔诗作标题“Thepoetisdead译作

      诗人,你的心跳差不多走远",thesea-graniteeyes译作

      海水浸泡过的目光

      〞将"eyes翻译成

      目光〞;造词〔thesibilantwaters译作“窃窃私语的水〞,显得神秘、活灵活现〕;调节

      〔Shearwaters,insatiable,Stunthemselvesinthesea.译作在海洋上空/剪嘴鸥群/被贪得无厌击

      昏〞。

      二、英语诗歌翻译赏析:

      关于英文诗歌的欣赏,除了读者具备母语文学功底和审美意趣,还得谙熟诗歌写作技巧。

      英语诗歌翻译的欣赏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诵读翻译文本,了解韵律〔现代诗歌很多没有韵律,但能够揣摩用词〕;〔2〕抓关键词,了解诗歌大意〔评估描述性、情感性和知识性内容〕

      〔3〕抓住意向,体会语境;

      〔4〕关注两种语言翻译差异,体会翻译技巧;

      〔5〕了解修辞,想象场景;

      ⑥再次诵读,整体

      成像〞;

    篇三:国外对诗歌翻译的研究

      

      MINGRIFENGSHANG文教研究中英诗歌翻译的比较研究摘要:在翻译学习中,诗歌语言的精炼使诗歌翻译成为一大难题。本文从句式结构、词语选取方面对T.S.艾略特的诗歌作品《荒原》的译本进行简要赏析与评议,通过分析他们对细节的不同处理,帮助翻译学习者更好的理解诗歌原作及诗歌翻译处理技巧。关键词:诗歌翻译;《荒原》;句式结构;词语选取T.S.艾略特(ThomasStearnsEliot,1888.9.26-1965.1.4),是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被称为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同时也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他的成名作《荒原》,被誉为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也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从诗歌形式上看,艾略特的现代诗歌摒弃了传统诗歌格律,却有内在节奏连接。文章现从句式结构、词语选取方面对艾略特《荒原》的译本部分内容试作一次比较分析,第四部分虽然只有十行,但语言晦涩,内容精炼,所以选用作赏析评价。本文选取翻译前辈查良铮和汤永宽的版本。PHLEBASthePhoenician,afortnightdead,Forgotthecryofgulls,andthedeepseasswellAndtheprofitandloss.AcurrentunderseaPickedhisbonesinwhispers.AsheroseandfellHepassedthestagesofhisageandyouthEnteringthewhirlpool.GentileorJewOyouwhoturnthewheelandlooktowindward,ConsiderPhlebas,whowasoncehandsomeandtallasyou.查译:扶里巴斯,那腓尼基人,死了两星期,他忘了海鸥的啼唤,深渊里的巨浪,利润和损失。海底的一股洋流低语着啄他的骨头。就在一起一落时光他经历了苍老和青春的阶段而进入旋涡。犹太或非犹太人呵,你们转动轮盘和观望风向的,2206——T.S.艾略特《荒原》译本部分赏析文|张晓琴想想他,也曾象你们一样漂亮而高大。汤译:腓尼基人弗莱巴斯,死了两个星期,忘记了海鸥的啼鸣和大海滚滚的巨浪也忘记了亏损与赢利。一股海底涌起的潮流在悄声细语中捡起了他的尸骨。在随波浮沉之际他经历了老年和青年的阶段进入漩涡。异邦人或犹太人啊 当你转动轮子迎风遥望的时候,请细思弗莱巴斯,他一度也曾和你一样高大而英俊。分析:此部分引用了莎士比亚的《暴风雨》(TheTempest)中腓尼基水手弗莱巴斯的意象以及商人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对世人纵情作乐的规劝之心。此部分诗行长短不一,但句句紧凑,这也要求译者在翻译处理时做到句式精炼,意思清晰。二者基本都与原作句式结构相近,只有在第九行时,汤译的“……的时候”与后一句衔接紧凑,句意完整,相比之下,查译在句式衔接上略有生硬。在翻译文学作品人名时,应采用既定翻译,在第一行“PHLEBASthePhoenician”,汤均采用“弗莱巴斯”,而查将其音译为“扶里巴斯”,这种处理方法实为不妥。在词语选取方面,二者各有千秋。第二行中“gulls”译为“海鸥”即可,对于“cry”一词,汤译的“啼鸣”略胜一筹,传神地海鸥的哀鸣之意,也点明了凄惨、悲凉的环境,“thedeepseasswell”,查译“深渊里的巨浪”较好,词语简练却精确地表达了诗中恶劣的环境,尤其第五行“Pickedhisbonesinwhispers”,查译“低语着啄他的骨头”,汤译“在悄声细语中捡起了他的尸骨”。此部分背景是弗莱巴斯因纵欲受到惩戒而葬身大海,深海处波涛汹涌,他的尸骨在深海不断翻腾,所以查译“低语,啄”略显平淡,表达不出对弗莱巴斯的厌恶憎恨之情,汤译的“悄声细语”太过温柔文雅,直译的“捡”也少了几分情感。第九行“looktowindward”,查译“观望风向的”,汤译“迎风遥望的”;查译似与原作意思不符,汤译则更符合语境与生活习惯且有一种思考的状态在其中。最后一行“ConsiderPhlebas,whowasoncehandsomeandtallasyou.”,汤译中的“一度”与“曾”似有语义重复之嫌,与汉语表达习惯不符。综上,笔者认为查的语言风格接近原文,多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汤的语言较为拘谨,但用词精湛,他们的精彩之处自值得翻译学习者借鉴学习。(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注释[1]《荒原》原文引自CleanthBrooksandRobertPennWarren“UnderstandingPoetry”.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ThomsonLearning.[2]查良铮译,载《英国现代诗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汤永宽译,载《情歌?荒原?四重奏》,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参考文献[1]何其莘.仲伟合许钧.高级文学翻译[M].北京: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上接第291页)心素质。真正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价值。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具有时代的必要性,我们应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中,促使其成为大学体育教育必修课程,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武汉轻工大学)作者简介:陈佳鹏(1973~),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参考文献[1]杨东锋.高校体育教育与拓展训练结合的现实意义[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2]张凡涛,宋金美.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专业体育课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02)[3]刘利.大学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项目的意义与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0(15)[4]李晓婵,曲美儒.浅析拓展训练在我国学校的发展现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2)“深渊”一词,更写出了对弗莱巴斯的惩罚之重。

    篇四:国外对诗歌翻译的研究

      

      AComparativeStudyoftheFreeVersionandtheAncient-styleVersionofEnglishPoem——ACaseStudyoftheVersionsofAPsalmofLife作者:魏徳蛟[1];何微微[1]作者机构:[1]昭通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昭通657000出版物刊名:昭通学院学报页码:50-58页年卷期:2020年第6期主题词:人生礼赞;古体;诗歌翻译摘要:英语诗歌应该以什么样的译本作为翻译终点,国内翻译界近年来一直以贴近原文的自由体诗歌翻译为主,通过对APsalmofLife两个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和仔细分析,发现自由体诗歌翻译虽然不受韵律的限制,能更好保留原诗的意义;而传统的七言或五言诗体受到字数和韵律的限制,有的地方意思表达就不如自由体那样明白、畅快。但古体因为有了字数和韵律的限制,更注重用词考究,更锻炼译者的炼字功夫,而且,因为有了韵律而翻译出来的译本更像是一首诗。而要把英文诗翻译成古体诗,译者一定要准确理解原文意思,对原文的意思一定要心领神会,然后再进行翻译。在翻译中,译者应该以原文意义为准绳,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先翻译出原文意义,然后再提炼成传统的诗歌语言。另外,该诗积极向上,铿锵有力,翻译时,应该尽量保留原文本所具有的风格和艺术感染力。

    篇五:国外对诗歌翻译的研究

      

      李白诗歌国外译介共性之我见

      基金项目:绵阳师范学院校级项目,《华夏集》中李白诗歌的误译研究(2013B06)

      李白诗歌的英译历史,粗略可以分为20世纪以前、20世纪前半叶、20世纪后半叶以及当前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参与李白诗歌英译活动的翻译主体众多,涉及西方传教士、英美学者、日本籍译者以及汉语学者。应该说,这些译者们可贵的努力在李白诗歌传播方面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本文将聚焦李白诗歌的国外译者,主要考察小烟熏良、庞德和洛威尔,梳理他们在英译李白诗歌过程中存在的共通之处。

      一、初衷

      国外译者译介李白,都是积极态度下的主动译介,他们普遍有着一定的中国文化功底,并且对东方文化如痴如醉地热爱。巧合的是他们和日本都有一定的关联。庞德接触的东方文学的最早对象并不是中国文学。他翻译了希腊诗歌、意大利诗歌,之后把目光转向了日本能剧。但在接触了费氏手稿中的中国古诗后,他对日本能剧的热情很快被中国文学所替代。基于美国东方学者费罗伦萨的手稿,在汉学家赫伯特?翟里斯(HerbertGiles)以及两位日本学者森槐南(MoriKainan)和有贺永雄(ArigaNagao)的帮助下,饮誉全球的《华夏集》问世。《华夏集》中共有十九首诗歌,李白诗歌就占十二首,由此可见庞德对李白诗歌的钟爱。

      洛威尔译介李白也有着强烈的汉学情愫。她的哥哥在日本期间给她捎回的中国艺术品使她对东方文化产生了情愫。她与亦是汉学家的洛伦斯?埃斯库弗(FlorenceAyscough)

      合作,共同完成了《松花笺》(Fir-FlowerTablets:PoemsFromtheChinese)这部继庞德所译《华夏集》之后的又一部广受欢迎的汉诗译本。松花笺,又称薛涛笺或浣花笺。译诗集以与中国女诗人薛涛相关的“松花笺”取名,充分展现了洛威尔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向往。在诗集中,洛威尔对李白青睐有加,选取了83首李白的诗歌,占诗歌总数的半数之多。

      小烟熏良所译的《李白诗集》是英语世界第一部独立译介李白的英译诗集。童年时候在其父亲的熏陶下,小烟熏良开始背诵李白的短诗。1907-1925年期间小烟留学美国,在他身上随时都揣有李白诗集,一有空便拿来翻译。1915年庞德的《华夏集》横空出世,激发了小烟全面译介李白的决心。在《华夏集》后的第二年,小烟的译本《李白诗集》便问世。和《华夏集》不同的是,《华夏集》中李白诗歌只是一部分,而《李白诗集》,顾名思义,是专门译介李白。全诗集共收录李白诗歌124首,涉及五言、七言、乐府等题材,全面反映了李白的生平和所经历的时代。小烟熏良对李白的热衷是发自内心的。在《答闻一多先生》一文中,小烟熏良提到他翻译李白的目的是要“介绍一个在中国最有名的古诗人给欧西的文坛”(徐志摩,2005:132)。在他看来,作为一个日本人向英美世界译介李白诗歌,是因为他认为李白既

      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让世界更多的人阅读李白诗歌是件愉快的事。

      二、诗学观

      在译介李白过程中,译者诗学观体现在译作中,翻译观和诗学观相互融合渗透,在传播李白诗歌的同时,也在文学领域和翻译理论方面结出了成果,这一点在国外译者身上共通存在。诗学观对庞德《华夏集》的影响毋庸置疑。庞德为了摆脱英国诗歌传统的束缚,打破维多利亚滥情的抒情方式、陈腐没有新意的诗歌用词以及僵化死板的诗歌节奏,致力对英语诗歌进行革新。中国古诗的“音乐美”、“意象美”和“神韵美”与庞德探索的新诗方向一拍即合,庞德为之欣喜若狂。他将自己的意象诗学融入翻译中,并在诗歌选材上别有用心,挑取那些以战乱离愁等战争题材为主的诗,试图以其中悲愁的意境去迎合英语世界期望重构和拯救的心理。实际上,战乱离愁正是当时经历战争折磨的英语世界人民的切肤之痛,因此《华夏集》与当时英美人们很容易产生共鸣,庞德的新诗运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同样作为意象派诗人的洛威尔以及弗洛伦斯?埃斯库弗,她们用短小精悍而意味含蓄的小诗再现李白诗歌的美,同样也是因为他们感觉到李白诗歌中简练精确、新颖含蓄的意象正是她们千方百计寻觅的,李白诗歌正好是意象派诗歌理论的最佳例证。因此,在翻译时,她们以李白诗歌为武器,汲取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精华,打破了英美诗歌的传统范式,有力推动了美国新诗运动。

      译介李白诗歌过程中,由于译者诗学思想的差异,一直存在将李白诗歌是翻译成自由体还是翻译成律诗的争论。中国译者中,以翁显良为代表的译者主张将李白诗歌译成散文,而以许渊冲为代表的译者却主张在翻译李白诗歌时须保持原诗的韵律。无独有偶,国外译者中,翻译诗学的不同同样将译者分化成支持译成律诗和支持译成自由体两大阵营。以翟理斯和弗莱彻为代表的学者主张将李白诗歌译为律诗,而以庞德、洛威尔、埃斯库弗等为代表的美国译者,以及日本籍译者小烟熏良坚持将李白诗歌译成自由体。小烟的翻译诗学是“散体意译”,《李白诗集》中全部是通俗易懂、自由流畅的散文诗,而并非李白原诗中三言、五言或者是七言的诗歌形式。

      三、误译

      国外译者译介李白诗歌普遍存在误译现象。误译可体现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语言层面上,主要是拆字和拆词。拆字的译法在意象派译者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庞德继承了费氏的衣钵,认为汉字是象形文字,因此可以拆开来理解。如

      “明”可拆成“日”、“月”两部分,“?”可拆成“木”在“日”中。而洛威尔在译介李白时强硬坚持“拆字法”。在她看来,将“图画文字”的汉字拆开,汉字的偏旁、部首的含义融入译诗中,这样能与整首诗歌的意境相吻合。应该说,“拆字”是对汉字极不科学的理解,是冒险的做法,但对诗歌中个别的字,拆字法的确也产生了“歪打正着”的效果。至于拆词方面,汉语中的词分为

      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表达一个整体概念,是不能随便拆开逐字理解翻译的。小烟熏良将“青春几何时”中的“青春”译成“Thegreenspring”,明显是将“青春”一词分开理解。“青”译成“green”,“春”译成“spring”,但“greenspring”合在一起和汉语中“青春”的意思早已大相径庭。同样

      “兰陵美酒郁金香”一句,“郁金”是个单纯词,指的是一种有着浓烈香味的香草。小烟将之拆开,逐字译为“goldenhue”,着实谬以千里。小烟承认在处理这些“独有的国民性或民族特性”的名词时的确力不从心。他说,“在另一种文化中难以找到确切相符的表达方式时,翻译的难处简直没法设想”。文化误译体现在国外译者在处理中国文化中诸如典故、俗语等一些特质的东西时,要么根本没法理解,要么理解发生偏差。比如,庞德将“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译成:“Foreverandforeverandforever.WhyshouldIclimbthelookout?

      ”这就抹去了“抱柱信”和“望夫台”这两个典故所蕴含的特质文化,而“郎骑竹马来”一句中,“bamboostilts,playinghorse”也扭曲了中国文化中“竹马”的意思。

      尽管国外学者在译介李白时普遍存在失误之处,但实际上他们译介李白的态度是认真的,为之付出的努力是可贵的。休?肯纳在《庞德介绍》中提到,庞德在译李白的一首诗时,为了准确地将一种情调用十四个词表达出来,反复推敲竟长达六个月之久。洛威尔不通中文,为了精确理解汉诗,她在埃斯库弗的帮助下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

      深入读透一首诗,她称道:“实有四条途径:其一,中文文本,为音律记;其二,词汇之词典意义;其三,汉字分析;其四,埃斯库弗女士的精心诠释,包括她认为我必须明了的典故、历史、传说、地理等。”同样,小烟熏良为了帮助英语读者正确理解李白诗歌的内涵,他煞费苦心地大量采用添加注释的方法,对李白诗歌中的专有名词、文学典故等加以诠释,这种努力难能可贵。

      四、接受

      同一文明在不同时期接受情况是不同的。《华夏集》问世后,在英美世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河上商之妻:一封书信》一诗入选权威的《诺顿美国诗选》,被列为“美国名诗101首”之一。《松花笺》一直受到诗人、学者的垂青。它多次再版,直到1971年仍有重印本面世。《李白诗集》中,多首诗歌被英美作曲家谱成曲子,广为流传。不可否认,小烟熏良、庞德和洛威尔这三位国外译介李白的集大成者,在为促进汉诗和李白文化在英语世界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篇六:国外对诗歌翻译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李白诗歌在俄罗斯的研究与翻译

      作者:谢颀颖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5期

      摘要:李白诗歌被认为是中国诗歌顶峰,其诗作的俄语翻译被视为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也被视作西方对中国文化接受的典范。本文旨在展示翻译史及翻译特点,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見。

      关键词:翻译;传播;俄罗斯

      李白是唐朝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不仅被认为是中国最受推崇和尊敬的诗人之列,也被认为是世界诗坛的杰出代表。俄罗斯人也认为他对词汇的驾驭能力非凡。诗人留下了大约1100多部作品,约900首诗作。诗作的特点在于:无人企及的想象力,异于他人的行为方式,深邃的哲理及突出的道家思想。诗人擅长领会万物万事并能完美的在作品中予以表达和深化。俄罗斯阿列克谢耶夫院士曾如此评价过诗人:“天才诗人在其丰富多彩的诗作中展现了无尽的民族性。”

      长期以来俄罗斯文学界都在期待李白诗作的俄译本,鲜少有人能传神达意的将诗人的作品翻译成俄文,更别说诗作的深远流长了。瓦西里耶夫院士作为汉学家首个出版了关于李白的作品—《李白在俄罗斯》。1840年瓦西里耶夫为了研究汉语及其他东方语言前往北京,1850年返回俄罗斯后出版了许多相关著作,其中1880年出版的《中华文学史札记》被视为世界上首部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描写的作品,书中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汉文学发展史。书中如此描述李白:“正如我们了解并高度评价有如普希金、涅克拉索夫、科里左夫这些诗人一样,两千多年来中国的诗人也层出不穷,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杜甫和李白。”1896年,诺维奇首次尝试翻译了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但就译本质量而言,也只能算是对诗作大意的转述,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译著。瓦西里.阿列格谢耶夫、尤利安.俢茨基在他们的诗集作品《东方》、《中国诗歌选集》中第一次真实呈现了李白的诗作。阿列格谢耶夫作为前苏联的院士,是现实派的汉学家,与其同僚克拉奇科夫斯基、弗拉基米尔佐夫一起,被视为权威的东方学家,他们对各类汉学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化的研究,其中,阿列格谢耶夫在俄罗斯科学界首次提倡研究中国的文学史及诗意研究。1916年他在彼得堡出版了开山之作《论图司空的诗学灵感》,一问世就吸引了布洛克及同时代文学家们的目光。其中,俄罗斯革命女诗人拉丽萨.瑞莎莱赛在评论中写到:“简短的语言无法表达我对这部作品即将产生的影响,这不仅仅是对东方艺术的描绘,对世界文学而言也是极其有利的补充”。李白作为作者最为喜爱的诗人,他也极力推崇自己的门生对其进行研究。在《李白散文诗集之歌颂大自然系列》中,他指出,李白的诗作拥有不同寻常的表现力和气魄,鼓舞力,对言辞的运用生动自然,让人叹为观止。尤利安.俢茨基作为阿列克谢耶夫的得意门生,于1923年与其一起出版了《中国8-9世纪诗选集》,该书在俄罗斯的中国诗歌翻译研究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准确的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阿列格谢耶夫作为严谨的汉学家,对该作品中学生的译著赞不绝口,可以说,在此书问世之前,俄罗斯没有引以为傲的中国诗作翻译著作。俢茨基之后,另一位较为有影响力的汉学家列夫.艾德琳也借鉴

    篇七:国外对诗歌翻译的研究

      

      MINGRIFENGSHANG文教研究中英诗歌翻译的比较研究摘要:在翻译学习中,诗歌语言的精炼使诗歌翻译成为一大难题。本文从句式结构、词语选取方面对T.S.艾略特的诗歌作品《荒原》的译本进行简要赏析与评议,通过分析他们对细节的不同处理,帮助翻译学习者更好的理解诗歌原作及诗歌翻译处理技巧。关键词:诗歌翻译;《荒原》;句式结构;词语选取T.S.艾略特(ThomasStearnsEliot,1888.9.26-1965.1.4),是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被称为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同时也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他的成名作《荒原》,被誉为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也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从诗歌形式上看,艾略特的现代诗歌摒弃了传统诗歌格律,却有内在节奏连接。文章现从句式结构、词语选取方面对艾略特《荒原》的译本部分内容试作一次比较分析,第四部分虽然只有十行,但语言晦涩,内容精炼,所以选用作赏析评价。本文选取翻译前辈查良铮和汤永宽的版本。PHLEBASthePhoenician,afortnightdead,Forgotthecryofgulls,andthedeepseasswellAndtheprofitandloss.AcurrentunderseaPickedhisbonesinwhispers.AsheroseandfellHepassedthestagesofhisageandyouthEnteringthewhirlpool.GentileorJewOyouwhoturnthewheelandlooktowindward,ConsiderPhlebas,whowasoncehandsomeandtallasyou.查译:扶里巴斯,那腓尼基人,死了两星期,他忘了海鸥的啼唤,深渊里的巨浪,利润和损失。海底的一股洋流低语着啄他的骨头。就在一起一落时光他经历了苍老和青春的阶段而进入旋涡。犹太或非犹太人呵,你们转动轮盘和观望风向的,2206——T.S.艾略特《荒原》译本部分赏析文|张晓琴想想他,也曾象你们一样漂亮而高大。汤译:腓尼基人弗莱巴斯,死了两个星期,忘记了海鸥的啼鸣和大海滚滚的巨浪也忘记了亏损与赢利。一股海底涌起的潮流在悄声细语中捡起了他的尸骨。在随波浮沉之际他经历了老年和青年的阶段进入漩涡。异邦人或犹太人啊 当你转动轮子迎风遥望的时候,请细思弗莱巴斯,他一度也曾和你一样高大而英俊。分析:此部分引用了莎士比亚的《暴风雨》(TheTempest)中腓尼基水手弗莱巴斯的意象以及商人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对世人纵情作乐的规劝之心。此部分诗行长短不一,但句句紧凑,这也要求译者在翻译处理时做到句式精炼,意思清晰。二者基本都与原作句式结构相近,只有在第九行时,汤译的“……的时候”与后一句衔接紧凑,句意完整,相比之下,查译在句式衔接上略有生硬。在翻译文学作品人名时,应采用既定翻译,在第一行“PHLEBASthePhoenician”,汤均采用“弗莱巴斯”,而查将其音译为“扶里巴斯”,这种处理方法实为不妥。在词语选取方面,二者各有千秋。第二行中“gulls”译为“海鸥”即可,对于“cry”一词,汤译的“啼鸣”略胜一筹,传神地海鸥的哀鸣之意,也点明了凄惨、悲凉的环境,“thedeepseasswell”,查译“深渊里的巨浪”较好,词语简练却精确地表达了诗中恶劣的环境,尤其第五行“Pickedhisbonesinwhispers”,查译“低语着啄他的骨头”,汤译“在悄声细语中捡起了他的尸骨”。此部分背景是弗莱巴斯因纵欲受到惩戒而葬身大海,深海处波涛汹涌,他的尸骨在深海不断翻腾,所以查译“低语,啄”略显平淡,表达不出对弗莱巴斯的厌恶憎恨之情,汤译的“悄声细语”太过温柔文雅,直译的“捡”也少了几分情感。第九行“looktowindward”,查译“观望风向的”,汤译“迎风遥望的”;查译似与原作意思不符,汤译则更符合语境与生活习惯且有一种思考的状态在其中。最后一行“ConsiderPhlebas,whowasoncehandsomeandtallasyou.”,汤译中的“一度”与“曾”似有语义重复之嫌,与汉语表达习惯不符。综上,笔者认为查的语言风格接近原文,多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汤的语言较为拘谨,但用词精湛,他们的精彩之处自值得翻译学习者借鉴学习。(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注释[1]《荒原》原文引自CleanthBrooksandRobertPennWarren“UnderstandingPoetry”.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ThomsonLearning.[2]查良铮译,载《英国现代诗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汤永宽译,载《情歌?荒原?四重奏》,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参考文献[1]何其莘.仲伟合许钧.高级文学翻译[M].北京: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上接第291页)心素质。真正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价值。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具有时代的必要性,我们应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中,促使其成为大学体育教育必修课程,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武汉轻工大学)作者简介:陈佳鹏(1973~),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参考文献[1]杨东锋.高校体育教育与拓展训练结合的现实意义[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2]张凡涛,宋金美.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专业体育课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02)[3]刘利.大学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项目的意义与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0(15)[4]李晓婵,曲美儒.浅析拓展训练在我国学校的发展现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2)“深渊”一词,更写出了对弗莱巴斯的惩罚之重。

    篇八:国外对诗歌翻译的研究

      

      俄罗斯的《诗经》翻译与研究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杰作。它在西方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作为古代东方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虽然《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在西方文学史上也受到关注,但这部著作却是鲜为人知的,直到20世纪才有了较多的研究。

      20世纪,《诗经》被翻译成英语、俄语等不同语言,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在俄罗斯,《诗经》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杰作,引起了俄罗斯学者的极大兴趣,希望能够将之翻译出来,便于西方学者阅读、研究。

      1925年,俄国学者安汀特林(AntoninTerentiev)翻译了《诗经》的古文部分,并发表了《古诗词》一书,它是当时对古典作品翻译的杰作,树立了当时对古代中国文学的认识。同年,克里斯托夫·卡里亚科夫(K.K.Kariakov)翻译了《诗经》的现代汉语部分,不仅提供了古代文学的认识,而且提供了现代理解的新视角。

      此外,俄国学者还积极开展对《诗经》长期的研究,深入分析它的文学特点,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断发表文章和著作,加深西方学者对古典作品的了解,丰富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研究。

      《诗经》在俄罗斯的翻译研究,不仅使西方学者更加了解中国文学史的古典作品,而且使西方学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开拓了中西文化传统的对话和交流。;

    推荐访问:国外对诗歌翻译的研究 诗歌 国外 翻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