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范文网 - www.zymmds.cn 2024年05月18日 23:34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顺城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5-16 19:18:02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顺城区第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一、过去五年工作简要回顾五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顺城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顺城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顺城区第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简要回顾

    五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圆满完成了区七届人大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预计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0.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年均递增20.5%、17.4%、2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7.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80,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443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9,750元。城建、科技、教育、文体、卫生等社会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1%。民营企业发展到10,821户,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99%。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累计实施科技项目96项,投入扶持资金1,265万元,发展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户、科技示范企业10户,建立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有望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区行列。加大节能降耗力度,采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艺水平、应用新技术、淘汰高能耗企业等方式,万元GDP能耗下降4.4%。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旺盛。餐饮、零售等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服务企业发展到53户。五年来,社会商品零售额年均增长46%。建筑开发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累计开发面积467万平方米,实现增加值115,705万元、税金50,370万元,年均递增48%。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服务规范的住宅小区相继建成,改善了人居环境。生态观光游、农家乐等特色旅游正在兴起。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预计2007年,工业企业户数发展到1,893户,工业总产值实现677,000万元,增加值实现142,660万元,分别是2002年的1.36倍、1.25倍。规模企业发展到100户,增加值实现42,000万元,占工业增加值的30.6 %,形成了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主导行业。创国家免检产品1个,创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7个。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累计完成工程建设投资16,438万元,征地117.8公顷,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入园企业达到12户,预计投资69,800万元。

    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特色生产基地初步形成。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15个。奶牛发展到4,200头、鲜奶产量达到1.4万吨,年均增长12.5%。生猪出栏和肉类产量分别达到15万头、2.1万吨,占全市供应量的65%。蔬菜产量增长51%。保护地大棚发展到1,373栋,比2002年增加500栋。果品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亩产效益提高了400元。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到7户,带动农户3,000户,安置就业2,641人,年产值达到27,600万元。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10个。实施了上寺等4座水库除险加固和会元河工程护砌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植树造林5,000亩,封山育林10,00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4%。完成10个村自来水建设工程,解决了1万多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汽车电机等69 户国有企业改制任务,破掉债务45,000万元,解决职工内欠35,000万元,盘活资产20,000万元,24,700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农村配套改革全面推进,全区行政村调整为33个,减掉行政村(联社)25个,减少村干部61人;农村税费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农民人均减负242元;集体林权改革基本结束。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加快,区、乡两级事业单位减少32个,缩编80个,精简453人。行政审批制度不断完善,确认行政审批项目156项,在全市率先成立公共行政服务中心。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与韩国、日本、上海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招商活动蓬勃开展。五年来,引进资金640,000万元。全区上下以开放谋发展、促振兴的思想已经确定,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对外贸易规模逐步扩大,出口产品结构发生新变化,塔式起重机、挖掘机等产品成功打入欧洲市场。2007年出口创汇20,000万美元。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五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35项,投资890,000万元。特别是在“项目年”活动中,新上投资超亿元项目11项,占项目总投资的13%。

    (三)财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按照“权责统一,促进发展,增加收入”的原则,理顺财税管理体制,调动了各级财政谋发展、培税源、促增收的积极性。预计2007年全区财政收入比2002年增加11,565万元,乡镇街道级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区本级。积极培植税源,加大征管力度,税收秩序日益规范。充分利用中央、省、市扶持地方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五年来共争取专项资金8,987万元。优化财政支出,在确保刚性支出的前提下,和谐社会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

    (四)城乡建设和管理取得新突破,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城乡建设取得新突破。城东新区一期建设基本完成,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000余万元,开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居住人口达到6万人。交通路网更趋完善,完成沈吉高速公路、高山路、葛布通道等街路拆迁占任务,累计改造建设道路总里程39.3公里、面积155.6万平方米;消除城市“摸黑路”15条;新增农村黑色路面110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五年来,投入资金2,900万元,对抚挖、亦工等46个小区进行了改造,建成高标准小区10个,全区硬、绿化覆盖率达到98%;改造完善霜叶园等7个精品游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5平方米。实施沿河沿路建筑亮化建设,提高了城市品位,树立了现代都市形象。

    城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规范农村建设。加大拆违治乱工作力度,累计拆除城乡违章建筑6,000余处、23万平方米。初步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对城乡乱搭乱建、占路经营、露天烧烤等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治理。完成集贸市场退路8个,进厅面积12,000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实行了生活垃圾包箱、定时定点集中收运,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83%。积极开展争创环保模范城活动,累计治理1吨以下直燃原煤锅炉545台,烟尘排放明显减少。

    (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教育事业费累计投入38,000万元,教育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办学水平明显提高,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省“双高”普九达标验收。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累计建成全民健身广场60处,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演出活动1,384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 1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近4万人,参合率达到92%。认真落实各项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率达到97.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4.53‰以下。广电事业迅速发展,提前完成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建设不断加强,社区办公用房平均面积达到290平方米,是2002年的3.7倍;社区工作者素质和待遇明显提高,社区服务功能日益完善。优抚工作实现达标升级,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双拥模范区”称号。侨务、兵役、档案、统计、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六)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成就喜人

    棚户区改造赢得民心。克服城乡混居、战线长、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全力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累计动迁企业109户,居民10,066户、25,165人,拆迁面积44.6万平方米;建成安置住宅233栋,10,538户居民喜迁新居。棚户区改造打破了制约我区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改变了环境面貌和棚户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国家、省、市领导多次到顺城视察棚改建设情况,全国各省市百余位领导参观了棚改新区。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建立健全就业服务网络,新建4,000平方米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和16,000平方米的创业市场。五年累计完成各类就业培训21,400人次,完成实名制就业81,000人次,扶持创业带头人320人,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至少1人就业。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均发放保障金2,725万元,保障面达到6%。积极开展扶贫救助活动,累计救助贫困对象68,596户、16.4万人次,累计筹集发放救济款物1,652万元,为受灾户建房287间。2006年获得“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称号。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累计新办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各类保险扩面达82,471人;劳动合同签订工作有了新突破。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大力改造基层派出所,新增面积4,000平方米;专群防控队伍不断壮大,电子监控系统日益完善,形成了人防、技防相结合的防控网络,有效遏制了违法犯罪案件发生;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命案发案率比2006年下降50%,“两抢一盗”案件年均下降13%,治安秩序良好,有望进入省平安城区行列。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重点案件得到有效解决,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有效控制和预防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七)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进一步增强接受人大监督的法律意识和程序意识。制定出台了《区政府关于加强与区政协联系自觉接受民主监督的决定》,加强与政协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向人大、政协汇报、通报工作。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执法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完成第八、九届村两委换届选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审计监察职能有效发挥,累计完成审计项目120项,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1,000万元。加大违纪案件查处力度,五年累计立案81起,处理违法违纪人员75人。

    认真贯彻《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纲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形成了“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化三大创建活动,连续两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累计创建省级文明街道标兵2个、文明街道1个、文明社区16个、文明村6个、文明单位20个。文体网络日益完善,成立142支骨干队伍,坚持常年活动12万余人。北站广场连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标准文化广场”,葛布、将军、河东街道被评为“全国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八)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将工作重点放在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上来。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预警机制,成功抗击“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经受住8·13洪灾、3·04暴雪和50年一遇旱灾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坚持转变作风,建立了政务公开网,政府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五年里,全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成绩振奋精神,发展鼓舞人心,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驻地单位密切配合、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全区各族人民,向驻地单位及驻区部队,向一直关心支持顺城区工作的省、市直属部门、帮扶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优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服务业发展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三是城乡居民收入还有较大差距,教育事业发展不够均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村镇面貌亟待改善。四是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建设需要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2008年工作建议

    未来五年,将是顺城实现全面振兴、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分析当前形势,我们面临许多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深入实施、沈抚同城化建设全面启动和抚顺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型逐步加快,都为我们提供了最直接、最现实的机遇;特别是经过“十五”时期的全面发展和“十一五”的良好开局,我们已经具备了追求更高水平、实现更大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广大干部群众求发展、谋振兴的意识更强、氛围更浓、干劲更足。我们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心,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加快发展。

    区委八届三次全体会议确定了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宜居新顺城的奋斗目标,描绘出了顺城美好未来,同时也明确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要求。为此,按照“十一五”总体规划安排,结合我区实际,未来五年顺城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想是:一要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大力发展城郊特色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力争五年内解决饮水、交通、通讯、能源、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别。二要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打造适宜人居城市环境。三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商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做精做强二产业,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四要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着力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打造和谐环境。

    未来五年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2%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10,000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00,000万元;出口创汇实现100,00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050元;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4%。

    2008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区委八届三次全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和任务目标,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沈抚同城化为契机,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顺城。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50,0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650万美元;招商引资实现230,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6,960元、10,240元。

    为完成2008年各项工作任务,新一届政府将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做大做强第三产业。进一步完善传统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城东地区、新华大街、高山路沿线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餐饮娱乐、批发零售等第三产业,打造特色精品商业街路。推动五星级宾馆、副食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打造人气旺盛、商机无限的新城区。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充分发挥沿街门市的载体作用,围绕辖区内机关、学校、企业、金融机构配套服务,着力培育和发展信息产业、文化商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区域商务服务功能。以城东二期开发和高山路综合改造为契机,发挥科技在新兴服务业中的引领作用,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巩固壮大建筑开发业。以城东新区、沈抚连接带和危旧楼集聚区为重点,引进实力强、信誉好、资质高的大型开发企业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将开发建设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结合,注重开发建设的功能性、协调性,提高开发业发展水平。积极谋划发展旅游业。挖掘高尔山地区人文、历史、景观资源,加强环境美化和综合整治,发展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和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土特产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调整优化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抓住沈抚同城化建设有利契机,着力引进培育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占地面积小、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企业,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支持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年内力争新增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10户、高新技术企业6户。大力实施工业布局调整。结合城市整体规划,以高山路、新城路和葛布通道周边地区为重点,按照“先易后难、分步推进、有利发展”的原则,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同时抓好污染企业综合治理,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企业。加快园区企业建设步伐, 2008年,力争进园企业全面开工建设,3户企业投产达效。

    (二)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结合金会肉类食品加工项目建设和绿都乳业搬迁扩建,加强企业与农户联系,发展“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经营模式,促进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加快发展农业示范园和养殖示范小区,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提高种养规模和标准化水平。力争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奶牛存栏4,500头、生猪出栏15万头,鲜奶产量1.6万吨、肉类产量2.3万吨。积极研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上级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加大机械化生产推广力度,搞好保护性耕作,提高生产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2008年改造7公里乡村级道路,完成1万平方米村巷道路硬化工程,三年内实现屯屯通油路。积极推广农村新能源,力争完成2个村的秸杆气化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完成上寺水库、前甸灌区、黄旗河等重点部位的水利设施维修工程,提高抗灾能力。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力争五年内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08年完成施家、龚家自来水建设工程。完成植树造林200亩,封山育林5,000亩。结合全市旅游发展整体规划,以上寺水库为重点,开发旅游资源,建设观光休闲景区。积极筹办春游赏花节、秋收采摘节等活动,活跃农村旅游市场。

    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其服务生产、开拓市场、促进增收的作用。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巩固和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建立失地农民保障机制。以促进增收为核心,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三)大力实施项目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2008年,全区初步安排5,000万元以上项目10项,计划投资172,500万元。在此基础上,围绕发展定位、特色资源、优势产业,积极包装项目,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抓好挖掘机系列产品开发等一批骨干龙头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储备管理,形成动态管理、梯次推进的项目管理机制。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继续实行区领导联系、定期调度等项目推进制度,确保项目工作落到实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扩大对外宣传。围绕城市规划和发展定位,大力宣传顺城的区位、资源、环境和产业等优势,打出适宜人居环境品牌,树立顺城的良好形象,提高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创新招商方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巩固与韩国、日本和沿海发达地区的联系,扩大区域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动发展。大力推行以商引商、网络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种有效形式,充分发挥商会的联系作用,锁定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加强定向招商,增强招商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上有新突破。三是明确招商重点。结合产业发展定位,以第三产业和城市建设为重点,精心谋划一批科技型、效益型、拉动型项目,提高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四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招商引资各项保障激励制度,加强服务和考核,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优良环境。五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企业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蜡制品、机械装备产品出口规模,积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全年出口创汇实现22,000万美元。

    (四)进一步深化重点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企业改革。按照有利于企业发展、职工安置、维护稳定的工作思路,统筹考虑企业改制问题,做好破产企业清欠和变现工作,妥善安置职工,解决内外债务。结合发展规划定位,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快国有企业资产变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实现更大发展。

    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总体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优化配置,充满生机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

    继续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认真贯彻执行土地承包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巩固集体林权改革成果,加快推进配套改革。

    (五)切实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加快实施旧城区综合改造。完成城区1万平以下的零散棚户区改造任务。强化棚改新区环境建设,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确保住得稳、住得好。以危旧楼为重点,科学规划,争取政策,稳步推进,力争5年内完成城区危楼改造。年内全面消除城区20条“摸黑路”。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载体,突出棚户区居民的就业问题,大力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就业培训,鼓励创业,切实提高就业稳定率,通过创办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三是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覆盖面。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开展好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工作。抓好城乡敬老院建设,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提高为老年人服务水平。四是提高平安创建水平。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关注弱势群体维权,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坚持物防、技防、人防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防控网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感,确保地区治安秩序稳定。五是加快信访接待大厅建设,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信访工作制度,实现稳定控访、有效息访。六是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动员社会各方面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以提升居民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为宗旨,深入开展和谐文明村、社区、单位、家庭创建活动,营造和谐社会氛围。2008年,争创市级文明单位32个,省级文明单位8个。加强社会文体组织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挖掘发现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打造一批精品项目,繁荣传统文化,举办民族技能展示活动,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巩固“双高”普九达标成果,重点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城市薄弱学校投入力度,完成会元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和黄旗地区中心校建设。加大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力度,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年教师交流比例达到20%。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围绕重点企业、特色产业,加大科技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支持科技研发和技术引进推广,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继续深入做好新农合工作,提高定点医院医疗水平;加大村(屯)卫生医疗服务站的建设力度,开展标准化卫生服务;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出生率控制在4.53‰以内。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全面完成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做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前期准备。土地、兵役、侨务、档案、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要全面抓好落实。

    (七) 加强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适宜人居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牢固树立精品意识,高标准、快速度推进城市建设。一是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计划投资7,497万元,对抚顺城西段、贵德街、葛布路等36条主、次干路实施改造,改造建设长度19.5公里、面积32.1万平方米。二是提高环境建设水平。对华北、安仪等8个小区进行改造,努力建设绿美结合、功能完善的精品小区。实施新华大街、乾安街人行道改造工程。对高山路、柳河街、辉南路等10条街路进行绿化建设,新增绿地面积17,0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9%。三是实施亮化建设。以浑河景观带、新华大街等主要街路两旁建筑物、构筑物为重点,结合实际,突出主题,推进亮化建设进程,营造现代都市氛围。

    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力争2年内全面消除城乡乱搭乱建。完善城镇建设规划,严格审批程序,杜绝违法建设行为发生。积极推广垃圾包箱、定时定点清运管理模式,提高环境卫生工作机械化、科学化水平。落实门前“五包”制度,做好冬季除雪工作。以前甸地区为试点,探索乡村实行城市管理模式,改善地区环境。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集中开展污染源治理,抓好农村畜牧业清洁生产,减少农村环境污染。不断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

    (八)加强财税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全面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存量财源。把财税贡献做为招商引资、实施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培育增量财源。认真研究《振兴东北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多渠道争取支持,形成补充财源。进一步理顺区乡街财税管理体制,调动基层培植财源的积极性,确保财力稳步增强。严格依法治税,明确税收级次,完善税收征管、稽查和协税护税机制,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切实加强重点税源、税种和行业的征收管理,搞好税源挖潜,保证税款应收尽收、及时入库。推进部门预算管理,实行乡镇、街道模拟预算,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开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严格审计监督,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

    (九)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政府全体公务员政治理论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府各项工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制定规划、筹划工作、做出决策都要切合实际,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杜绝盲目决策,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将科学发展观植根于每名干部心中。

    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思想。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活动,牢记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各项工作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群众至上,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建立完善政府各部门接待群众办事、咨询、投诉工作程序,明确办理标准、时限,实行首问责任制。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加强监督考核,严肃处理工作拖拉、推诿扯皮、没有按照规定办结的单位和个人。充分发挥民生热线、区长公开电话、政务公开网作用,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牢固树立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意识。区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向人大、政协汇报、通报工作,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参政议政的意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坚持廉洁从政,加强廉政教育,强化监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强公务员队伍培训,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综合素质,解决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年龄、知识、专业等结构不合理问题,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对政府工作的要求。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下,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顺城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城区 顺城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