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范文网 - www.zymmds.cn 2024年05月13日 19:06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工信规划】杨浦区都市型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推荐)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5-15 20:40:03

    杨浦区都市型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老工业城区转型的关键时期。推动都市型工业调整转型和改造提升,是加快城区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三区联动”、建设国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信规划】杨浦区都市型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工信规划】杨浦区都市型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推荐)


    杨浦区都市型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老工业城区转型的关键时期。推动都市型工业调整转型和改造提升,是加快城区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三区联动”、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重要内容。科学制定《杨浦区都市型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积极适应外部形势新变化,保持都市型工业平稳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杨浦实际,本规划重点涵盖烟草业、设备制造业、现代纺织业、印刷业、钟表业和食品业。

    一、“十一五”时期都市型工业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效

    “十一五”时期,在“两个优先、两个提升”的产业发展方针指引下,着力调整提升都市型工业,聚焦重点产业,整合存量资源,延伸价值链,推动都市型工业在优化结构、提升能级、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较快发展。

    1、规模效益增长较快,对全区经济发挥重要支撑作用。都市型工业增加值从“十五”期末219.56亿元提高到2010472.23亿元,年均增长16.0%,增速高出全区生产总值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从增加值贡献看,都市型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平均达到51.2%2010年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3.2%。从区级税收贡献看,都市型工业(扣除烟草外)产生的区级税收年平均达到2亿元以上,2010年占全区工业税收比重达到61.5%

    2、聚焦优势行业发展,烟草和设备制造业主导地位强化。“十一五”期间,以中央和市属企业为主体的烟草和设备制造业,在国家、市和区共同支持下持续扩大规模,行业主导地位继续强化。烟草业增加值从“十五”期末的207.9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413.02亿元,年均增长17.8%,高出都市型工业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从32.54亿元提高到54.19亿元,年均增长10.2%2010年,烟草业和设备制造业占全区都市型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8.9%,比“十五”期末提高3.3个百分点。

    3、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着力向创意、设计领域延伸。“十一五”期间,随着区域功能转型和商务成本日益提高,一方面传统都市型加工制造企业加快向外转移和淘汰,另一方面依托存量厂房资源、产业基础和品牌效应,加快向创意、设计、研发、时尚、营销、信息咨询等新领域、新业态拓展,创意设计和时尚经济发展迅猛,上海国际设计和贸易促进中心(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落户杨浦,为杨浦都市型工业“一业特强”的功能提升注入新活力。

    4、资源盘活力度加大,特色型园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积极推动都市型工业园区存量资源功能转换,通过分类指导、梳理调整、摸清存量,推进都市型工业园区向“有形象、有规模、有效益、有特色”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纺织、钟表、机床工具、印刷等产业为特色的专业园区发展格局。启动江苏海安、大丰两大异地园区规划建设,初步形成规模。“十一五”期末,全区都市工业园区达到21家,园区占地面积超过134万平方米,园区建筑面积79.3万平方米。

    5、节能减排力度加大,都市型工业能耗持续下降。“十一五”期间,积极落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建设要求,着力关停并转迁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企业,重点调整滨江发展带、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等区域,累计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60项,节约标煤21万吨,置换出土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大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降耗,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降至0.066吨标煤,位列中心城区前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8.5%

    (二)问题瓶颈

    “十一五”时期,杨浦区都市型工业发展虽然成效显著,但随着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突出表现在:重点行业有待均衡发展,除中央和市属企业主导的烟草业、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外,纺织、钟表、印刷等区属工业增长后劲不足,对区域经济贡献度有待提高;产业功能有待提升,大部分产品总体上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服务功能对都市型工业优化升级的支撑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整合提升,区域创新资源有待向产业优势转换,产学研合作需进一步深化,品牌培育力度尚需加大;园区集聚效应有待发挥,园区产业特色不明显,土地和厂房利用效率亟待提升,产业载体品质不高,配套环境不尽完善,对优质大企业的吸引力不足。

    二、“十二五”时期都市型工业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杨浦区都市型工业发展面临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需在转型中实现提升发展。

    (一)从全球市场需求看,外需和内需的形势推动都市型工业发展的趋势增强。国际金融危机深远影响,世界市场需求步入低速增长期,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国际贸易壁垒增多,人民币汇率的上升预期对纺织等产业出口压力增大;产业转移重心发生变化,研发设计等产业链高端环节转移进程加快,这将有助于中国特别是上海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同时,中国城镇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内需主导、消费驱动、面向民生的政策趋向将为消费类都市型工业带来发展机遇。

    (二)从聚焦国家战略看,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都市型工业创新能力。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一方面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城区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加快集聚,这将为都市型工业提升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科技、人才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都市型工业是城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产业方向。

    (三)从全市工业布局看,杨浦区都市型工业仍具有一定的提升发展空间。都市型工业属于中心城区鼓励发展产业,但“两规合一”下,规划工业区块外存量工业用地将加快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工业项目除重点技术改造投资可获得用地支持外,新建项目落地将受到限制。同时,在地中央及市属企业(如烟草集团、电气集团、上汽集团等)“十二五”期间均把杨浦区作为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的重要区域,这将为杨浦区“十二五”都市型工业发展提供重大项目支撑。

    (四)从杨浦功能定位看,提升功能、拓展布局成为都市型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时期是杨浦创新功能全面深化期和产业结构转型突破期,中心城区商务成本持续上升成为必然趋势,土地、能源等资源环境资源约束趋紧,一般加工型都市型工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受限,向市郊及外省市转移进程加快。这一方面要求杨浦依托“三个百年”的丰富工业、教育和市政资源优势,推动都市型工业从加工制造的中低环节向高端制造和服务功能转变,加快传统都市型工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对接,走高端要素支撑的提升发展之路;另一方面要在更大范围谋划产业布局,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发展空间。

    总之,“十二五”时期杨浦区都市型工业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发展地位上,都市型工业成为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重要力量,对区域经济贡献保持总体稳定;发展动力上,工业发展从依靠实体要素投入向盘活存量资源、提升“软实力”转变;发展空间上,都市型工业将聚焦高端要素,获得持续发展空间,传统加工型都市工业加快对外转移步伐。

    三、“十二五”时期都市型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区深化“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两个优先、两个提升、一个保持”的产业发展方针,坚持创新驱动、先行先试,加快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以保持都市型工业平稳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调整转型、改造提升为主线,加快科教特色优势向都市型工业竞争优势转化,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方向发展,加快构建总部集聚、创新驱动、品牌引领、服务增值、绿色低碳、资源集约的现代都市工业体系,加快形成本地和区外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促进都市型工业发展与城区功能、资源配置、环境优化相统一,使都市型工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工业转型与区域功能转换相结合。把工业转型作为区域功能转换的重要力量,推动都市型工业结构转型、发展动力转型、空间布局转型和体制机制转型,促进都市型工业与城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加快区域功能转型、形成服务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发挥应有作用。

    ——坚持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按照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要求,充分发挥区域科教特色资源对都市型工业的科技支撑作用,推动传统都市型工业高新技术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带动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实现都市型工业内涵式发展。

    ——坚持高端制造与延伸服务相结合。在加快都市型工业从一般加工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的同时,顺应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深度注入时尚、创意、设计等元素,形成集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营销管理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格局,提高产品附加值。

    ——坚持存量升级与高端引入相结合。以提高园区产出效率为目标,强化都市型工业存量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整合,推动产业载体从点上开发向成片综合开发转变,提高园区品质,推动不同楼宇和园区产业互补,着力吸引高端人流、信息流、商流集聚,打造标志性园区。

    ——坚持本地发展与异地布局相结合。在不断提升本地都市型工业高端化发展的同时,积极顺应区域功能转型需要,加强与长三角产业合作,逐步推进不适应杨浦发展的部分产品向市外基地转移,加强产业转移后存量用地后续利用,为区域功能转型腾出发展空间。

    (三)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都市型工业发展环境、阶段特征和基础条件,“十二五”时期杨浦都市型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都市型工业对区域经济贡献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功能、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效应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显著提升,力争使都市型工业成为杨浦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重要力量,使杨浦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高端制造与知识型生产性服务融合发展的创新引领区,成为全国老工业区工业转型发展的先行先试区。具体目标概括为“一个稳定、四个提升”。

    区域经济贡献保持稳定。都市型工业总产出保持平稳增长,“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左右,2015年都市型工业总产出突破1000亿元。区级税收年均增长10%以上。

    产业功能显著提升。加工制造企业加快向高端制造升级,制造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创意、设计、品牌等软实力明显提高,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设计和贸易促进中心(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的溢出效应,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从产品设计、品牌塑造到全球推广的链条式服务。

    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都市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加大,引进、培育、提升6-8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到2015年形成50家左右“专精特新”都市型中小企业。

    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提升。园区产业集约化、特色化、专业化程度更加显现,园区影响力逐步扩大。2015年,形成10个左右专业特色园区,园区载体建筑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园区单位土地地税产出率提高25%以上。

    资源环境承载力显著提升。2015年,都市型工业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20%左右,能耗水平保持在全市中心城区前列;工业固体废弃物控制指标达到100%;淘汰落后产能项目五年累计达到20项。

    四、“十二五”时期都市型工业发展重点

    (一)推进烟草业品牌化发展

    以技术改造、提升品牌为重点,聚焦发展“中华”品牌。依托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按照“532”(产量超过500万箱、300万箱和200万箱的品牌)和“461”(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600亿元和1000亿元的品牌)的规划要求,大力支持实施“中华”品牌“百万千亿”工程,协同推进建设“中华专线”技术改造项目,在支持加快本地“中华专线”一期100万箱产能项目竣工投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本地二期60万箱产能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启动建设。以提升品牌价值为目标,着力推进精准营销,加强技术研发、转化及新产品培育,增强原料保障能力,建设数字化工厂,完善专用标准体系,大力增强技术研发、原料供应、生产组织、装备和基础设施保障、市场营销等能力。2015年,力争打造成为“市场定位清晰、风格特色明显、产品结构合理、技术含量较高、文化内涵丰富”为主要特征的中式卷烟知名品牌,形成国际性烟草行业的技术、运营和会展中心。

    (二)推进设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以自主研制、高端突破为重点,大力发展数控机床及刀具、新型柴油机及新能源发动机、特高压电缆和核电及风电电缆、医疗器械、智能仪表及控制系统、光学仪器等领域。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继续支持大型数控精密磨床产品升级技术改造;延伸发展数控刀具产品,形成硬质材料、数控刀具、数控刀柄和量具产品的规模生产和综合配套服务能力;支持推进全系列柴油机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建设,满足汽车、工程机械以及船舶、电站市场的动力需求;加快电缆产品结构调整,支持超高压电缆、核电站用电缆、风能发电用电缆、特高压架空导线、超多芯超高速电梯电缆、大长度海底电缆等高端电缆产品研制及产业化。2015年,力争形成重点装备产品高端、技术领先、研发实力较强的重要基地。

    (三)推进现代纺织业服务化发展

    以打造平台、延伸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以家用纺织为核心、时尚服装服饰和新型产业用纺织相结合的领域。依托上海国际家用纺织产业园、上海国际设计和贸易促进中心、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等临江现代纺织产业载体和项目,重点建设和完善面向全行业尤其是家纺行业的研发设计、产品检测、人才培训、情报信息、标准检测、知识产权、品牌塑造、展示交易、市场推广等功能性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加快建设家纺行业打样中心、检测中心和画稿交易中心,引进、培育和提升3-5个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品牌。加大现有纺织服装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纺织服装创意时尚和科技含量。通过功能性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知名设计师入驻。2015年,基本形成集创意设计、品牌营销、时尚发布、高端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价值链现代纺织产业体系。

    (四)推进印刷业数字化发展

    以转变模式、提高效率为重点,大力发展数字印刷、创意印刷、绿色印刷以及印刷设计与服务。顺应印刷技术深刻变革的趋势,加快向数字印刷转变,着力吸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型数字印刷企业入驻。大力发展创意印刷设计、制作和服务,建立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和加工服务三位一体的印刷服务体系。加大现有企业技术、工艺和装备改造力度,改造传统印刷的工艺流程管理和服务,提高绿色环保水平,提升印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加大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力度,加快与图书设计、广告设计、现代传媒、数字内容等等印刷相关服务业融合。2015年,基本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数字化、绿色化、创意化的现代印刷服务发展格局。

    (五)推进钟表业精密化发展

    以延伸链条、塑造品牌为重点,聚焦发展高档钟表机芯,同时培育发展多功能的高档新型成表。顺应国际钟表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导向,借助杨浦区机械表芯加工优势,整合区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研发资源,创新商业模式,一方面延伸产品链,提升现有钟表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推进多品种、小批量机芯研发、外观设计、新品开发、精密制造、成表销售、品牌宣传和限量纪念表发行,加快从贴牌生产向打造自主品牌转变;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服务链,着力吸引技术开发、产品设计、质量检测、品牌营销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2015年,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的高档钟表机芯及成表研发、制造及服务基地。

    (六)推进食品业高质化发展

    以提高质量、提升品牌为重点,大力发展面向市民需求的罐头食品、调味品、饮料、啤酒等。进一步扩大“正广和”、“梅林”等民族品牌和名牌产品的影响力,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品牌运营,加快业务转型;继续发挥三得利等企业的作用,提高生产规模,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提升食品行业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和食品生产的检测、控制数字化水平,增强企业质量安全与清洁生产控制能力。2015年,努力将食品业打造成为拥有行业领先的核心产品、高成长且有良好盈利能力的产业。

    五、“十二五”时期都市型工业空间布局

    “十二五”期间,顺应一般加工制造业向外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本地发展与异地布局相结合的总体空间布局。其中,本地按照区域规划、城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规划相衔接的要求,结合“五大功能区”建设,逐步形成“一带、多园”的本地空间布局。

    (一)本地布局

    “一带”即滨江北延伸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带,位于军工路沿线,是杨浦滨江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带依托其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近期继续支持发展数控机床及刀具、新型柴油机及新能源发动机、特高压电缆和核电及风电电缆等高端设备,支持具有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同时,加快一般简单加工产能向外转移,着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滨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带向以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产品检测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转型。

    “多园”即若干个专业特色都市型工业园区。紧紧围绕全区“十二五”都市型工业发展重点领域,加快建设国际家纺产业园区、纺织科技工业园、精密机械工业园区、海达工业园区、商务印刷产业园、印刷科技工业园、机床工具工业园、有机新材料科技工业园、电线电缆科技园、梅林正广和工业园等10家左右代表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专业园区,积极引进符合产业导向的优质企业入驻,加大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延伸产品链和服务链,形成园区产业集聚效应。

    (二)异地布局

    抓住国家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机遇,进一步提升杨浦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合作,按照“总部经济、异地生产、统一经营” 总体建设思路,加快江苏大丰、海安等异地工业园区建设,满足企业产业化规模拓展需求,引导本地一般加工制造能力向异地园区转移,加快形成“研发和销售在区内、生产在异地园区”的格局,实现区域产业互利共赢。结合“十二五”时期现实需求,选择市外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与当地合作新增建设1-2个异地工业园区。

    六、“十二五”时期都市型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重点,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十二五”期间,发挥城区科教特色优势,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都市型工业深度融合。

    大力推进区域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和技术服务作用,引导高校与企业在钟表、数控机床等领域加强联合,共同搭建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化平台和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新产品开发。

    支持发展产业技术战略联盟。鼓励都市型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加强联合,组建一批科技园区和以技术支撑为纽带、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在都市型工业新兴领域联合开展技术转移或技术开发。

    鼓励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顺应创新变革趋势,鼓励传统都市型工业企业广泛采用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方式拓展业务领域,创新赢利模式,推动企业从传统行业向新兴领域延伸。引导具备条件的制造企业努力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加快从单一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转型。鼓励制造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务剥离,建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化服务企业。

    支持引导都市型工业与新兴产业对接。推动都市型工业产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用纺织、电缆、柴油机等产品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行业加强对接,提高都市型工业产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中的配套能力,扩大市场份额。

    (二)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为重点,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支持现有企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完善产业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支持企业重点环节技术改造。积极支持企业围绕开发品种、提升质量、装备升级、节能降耗、“两化”融合等薄弱环节,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

    聚焦推进一批重点技改造项目。按照启动实施一批、建成投产一批的思路,支持先进制造企业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项目,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本市技术改造资金支持。

    鼓励企业加大软实力投资。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设计平台建设、系统集成及应用、品牌推广、营销渠道开发、高端人才引进培养等软实力投资,提高技术、品牌、人才等软要素对都市型工业发展的贡献度。

    (三)以推进战略性招商为重点,促进产业开放发展

    “十二五”期间,营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综合招商环境,重点引进符合产业导向、具有优质税源的企业和项目。

    积极推进战略性目标招商。增强招商引资目标指向性,制定引进行业龙头企业目录,聚焦重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加大“以外引外”、“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方式力度,突出抓好龙头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品牌企业招商引资。

    深化与中央和市属企业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央和市属企业高层的定期互动和交流,对接中央和市属企业投资和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进一步优化政策和服务环境,着力吸引中央企业和市属企业各种类型总部、功能性机构和改造升级项目落户。

    积极推进“飞地经济”发展。继续完善总结杨浦区与大丰、海安等异地合作模式,加强与外省市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资源整合,采取联合招商、优势互补、利税共享的原则,在有序引导本地企业向外转移的同时,重点引进若干家产业内有影响、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国内上市企业集团。

    健全招商内外联动机制。推进外部招商资源整合,加强与世界知名地产行、各国驻沪使领馆、中介机构、行业协会或商会等合作,拓展招商渠道。积极整合内部招商资源,完善集规划、土地、资源、政策、服务于一体的招商集成机制,形成各部门、园区和街镇联动招商的合力。

    (四)以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为重点,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重点用能单位为重点,以实施重点节能工程为抓手,探索建立节能、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

    着力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实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计划,有计划地对“两高一低”都市型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迁。同时,进一步加大落后工艺、设备淘汰力度,完善和实施用能对标管理制度,并对超标企业限期整改。

    严格控制新增用能需求。进一步完善绿色招商制度和建设项目能评制度。严把高耗能建设项目准入限制,对新上项目的能耗水平进行评估,从源头上对“两高一低”项目进行严格把关。试点实行能耗总量控制制度,对新建工业项目研究核定用能总需求,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

    加快推进重点节能工程。推广通用节能设备,着力抓好电机系统、锅炉及蒸汽系统、重大工艺改造、变压器系统等应用面广、潜力大、见效快的关键设备、产品和系统的应用和推广。积极发展热电冷联产,在条件合适的都市型工业园区积极发展分布式供能系统,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五)以加强园区整合提升为重点,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把提升都市型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作为重中之重,加强整合提升力度,分类推进园区发展,促进园区产业特色化和集聚化发展。

    指导推进园区差别化发展。按照壮大一批、整合一批、改造一批、撤销一批的思路,发展壮大国际家纺产业园区等一批基础较好、发展前景较广的园区,改造提升机床工具工业园等一批相对成熟的产业基地,整合一批规模小、相对分散的园区,撤消师惠工业园区等一批产业能级低的园区。

    推动园区商务楼宇改造提升。着力引入设计理念先进、品牌知名度高的房产开发商与园区产权方开展合作,重点开发一批高品质商务楼宇。引进高资质、高品质的物业管理公司,提升商务楼宇管理品质。加大周边环境、公共交通、街景绿化、生活配套等方面的配套建设。

    规划建设“小总部经济基地”。营造有利于企业总部集聚发展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入驻异地园区企业的销售和研发总部在杨浦落户,形成“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小总部经济格局。同时,鼓励和引导国内外都市型工业企业在杨浦设立发展各类功能性总部机构。

    引导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发展。加强政策规划引导,促进园区产业合理集聚和优化布局,引导和鼓励引导同一产业的企业在园区内聚集,形成相对集中的产业群、行业群、产品群,园区间形成产业互补和交错的产业集合和产业链。

    (六)以优化产业政策环境为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城区发展都市型工业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搭建服务平台,加强资源整合,形成全区调整转型和改造提升都市型工业的合力。

    建立健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与大学、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业性服务机构、企业等加强战略合作,建立健全一批面向纺织、钟表、印刷等重点行业并主要为行业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质量检测、管理咨询、创业辅导、情报信息、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服务的公共平台,提升平台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的吸引力。

    争取各级政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向都市型工业延伸。将杨浦都市型工业纳入全市都市产业发展规划,在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品牌建设、淘汰落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争取市级政策支持。加大本区对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型都市型工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和专业技术服务,在资源共享、租金补贴、贷款贴息、融资担保补助、改制上市补助、专利和品牌奖励、市场开拓资助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强中小企业与各类创新资源的对接。

    加强区域产业政策规划引导。研究制定推动都市型工业园区规范、持续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强园区建设的产业定位、规划设计、开发模式等的前期论证评估,对后期招商持续跟踪,确保引进项目符合园区导向。创新资源整合机制,推动土地、厂房和楼宇资源向高端都市型工业企业聚焦。

    建立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优化针对中央企业和市属都市型工业企业的服务,为在地市属及以上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厂区周边环境治理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创造更好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对都市型工业中小企业的服务。

    推荐访问:杨浦区 规划 工业发展 【工信规划】杨浦区都市型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