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范文网 - www.zymmds.cn 2024年05月04日 17:58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观后感 >

    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10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15 09:15:02

    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10篇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篇一7月19日上午10:00,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大会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10篇,供大家参考。

    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10篇

    篇一: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篇一7月19日上午10:00,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大会浓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同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西藏6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更加进步、更加美好的明天。

      好一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60年风雨,60年变迁,60年辉煌。60年来,西藏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西藏发展各个历史时期英明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竭诚帮助的结果。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再次聆听副主席振聋发聩的讲话,令人激动,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也毫无疑问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西藏60年历史巨变,离不开党中央及中央领导的深情关切。6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始终深切关怀西藏各族群众,始终把西藏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对这块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投下了大量心血。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西藏发展和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对做好西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他强调,要十分珍惜大好形势,十分珍惜历史经验,十分珍惜宝贵机遇,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实干兴藏、创业富民,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对西藏发展十分关心。党中央深切的关怀,助推了、实现了西藏伟大的跨越。

      西藏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为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为了支持西藏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稳定团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英明决策和部署。历史,更不会忘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先后5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西藏发展:确定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式,明确提出在西藏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一共安排410项关系西藏长远

      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项目。全国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也采取了一系列对口援藏的政策和措施。正是我们党一个接一个的好政策,才使西藏人民能够凭勤劳致富、靠政策发家,并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过上幸福美满新生活。

      民生是根,民生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中央始终牵挂着这片土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各族群众生活越过越幸福。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把体现农牧民利益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使他们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民生、情牵百姓,让_人民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既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明确要求,也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责任。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一切都是空谈。西藏的维护社会稳定,是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和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这句话深刻地印证在了中央对维护西藏和谐稳定的坚决态度上。中央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

      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断巩固和发展西藏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把西藏建设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典范。坚持、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最广泛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深入开展反对达赖集团分裂祖国活动的斗争,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彻底粉碎一切破坏西藏稳定、危害祖国统一的图谋。

      _90年的伟大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西藏和平解放60年的辉煌成就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更是中国和西藏地区前进的动力。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是建设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的新西藏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篇二

      2021年,我们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其中老西藏精神让我感受颇多,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在西藏,有三条路见

      证着老西藏精神的起源传承发展。1954年的进藏公路,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史书中记载着,十

      八军进藏时困难重重,要修着公路进藏,之前的西藏这片净土与内地是没有公路的。十八军顶着严寒气候,冒着地质灾害风险,吃着雪水煮饭,克服了一个个难关,牺牲了三千余官兵,终于修成了了康藏公路,也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在1954年的康藏公路建成后,一批批党的先辈们走着这条路来到了西藏,他们不怕条件艰苦,不惧环境恶劣,扎根雪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整个青春。西藏百万农奴得到解放,人民分到了土地与牛羊,西藏的发展跨上了新台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起源,颂扬了西藏开拓路建设的宏大史诗。

      

    篇二: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

      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三篇.doc-免费下载

      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三篇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一西藏的变化岁月如歌却因发展奋斗而充实、而饱满、而精彩从城市中心到田间地头从教育新城到产业园区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民生改善触目所及这片崛起的高原大地沐浴在改革春风中焕发出勃然生机与活力在照片里回望过去充实现在对新时代的西藏发展怀抱憧憬四十年改革开放西藏欣欣向荣西藏蓬勃发展西藏走进新时代藏族群众在过林卡(1982年6月)阿多摄2018年雪顿节期间拉萨市民和游客在罗布林卡享受假日时光。洛桑唐斌次旺旦增西旦摄1980年,西藏电视事业有了发展,拉萨市不少居民买了电视机,参木觉一家正在看电视。西藏阿里革吉县完全小学学生在进行篮球训练。新华社记

      者刘东君摄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乂一代的西藏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挥洒青春共享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城镇建设得越来越现代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舒心,在便捷的出行里坐上火车去北京。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2009年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2010年12月嘎隆拉隧道贯通拉林高等级公路在一代代交通人的奋斗下以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为起点从单一公路交通方式到综合交通全面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一条条神奇的天路正在雪域高原不断延伸开来纵横交错的柳梧立交桥收获,在红火的产业里1985年6月冲赛康市场华润雪花啤酒西藏有限公司昌都卡若区生产线一角。非公有制经济从弱到强市场发育越来越快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来自国内外游客在鲁朗林海观景台欣赏美景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后西藏旅游人数呈井喷式增长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拉动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9月初的地球第三极暨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推介会上西藏就推出今冬明春冬游西藏优惠政策大数据里,看西藏的40年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综合实力全面提升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310.63亿元比1978年增长48.3倍年均增速10.8%人均gdp达到39259元比1978年增长103.7倍年均增速8.7%通车后的拉林[wj等级公路。墨脱公路西莫河大桥。西藏已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航空、铁路、管道运输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3万公里比1978年的1.59万公里增加7.34万公里高原的美味佳肴也给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藏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2017年接待游客2561.4万人次西藏经济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青藏联网工程的建设者正在放线。西藏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综合能源体藏南鼓韵西藏用她广阔无垠的天地包罗万象用她湛蓝的天空和白云相携镌刻画卷用她纯粹本真的微笑拥抱幸福站在新时代,实现新跨越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新跨越西藏正在拥抱更加蓬勃奔放的春天正在以改革发展的时代强音同心共筑中国梦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二2021年,我们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其中老西藏精神让我感受颇多,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在西藏,有三条路见证着老西藏精

      神的起源传承发展。1954年的进藏公路,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史书中记载着,十八军进藏时困难重重,要修着公路进藏,之前的西藏这片净土与内地是没有公路的。十八军顶着严寒气候,冒着地质灾害风险,吃着雪水煮饭,克服了一个个难关,牺牲了三千余官兵,终于修成了了康藏公路,也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在1954年的康藏公路建成后,一批批党的先辈们走着这条路来到了西藏,他们不怕条件艰苦,不惧环境恶劣,扎根雪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整个青春。西藏百万农奴得到解放,人民分到了土地与牛羊,西藏的发展跨上了新台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起源,颂扬了西藏开拓路建设的宏大史诗。2006年的青藏铁路,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人民欢喜之心随着歌声肆意飘扬。一代代铁路人克服了缺氧、冻土、运输带来的困难,不畏艰险,一步步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修到了藏家儿女的家乡。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来到了西藏,来旅游、来就业。党员先锋们在西藏把老西藏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紧跟时代潮流、牢抓发展机遇,毅然决然得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中。西藏经济开始腾飞,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老西藏精神的传承,奏响了西藏建设路的嘹亮号子。2021年的拉林铁路,架起了西藏的发展路。国铁集团官宣复兴号动车组将于7月1日之前开进拉萨,适应拉林铁路运营需要。拉林铁路是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建造的新天路,建造存在的困难五花八门。铁路工人用巧妙的方案设计,统筹发展与施工难度的关系,在付出辛苦与汗水后,将拉林铁路建成了交通的快速通道,也是发展的快速通道,架起了西藏的发展路。吃苦奉献是老西藏精神,创新发展也是老西藏精神,它在西藏发展的道路上被不断充实,赋予新的含义,永不会过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发展,描绘了西藏发展路的壮阔蓝图。作为西藏基层公务员,我们要把老西藏精神贯彻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继承又要发扬,让老西藏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成为我们修身正己的指路明灯。

      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三十八军进军西藏,可以说是一个奇迹,那是生命的奇迹,也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胜利。老西藏们用生命在完成进军西藏的

      使命,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千难万险,硬是把红旗插在世界屋脊。那是一次艰难的行程,那是可以永远激励这个时代和国人的伟大精神。

      

    篇三: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

      2021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感悟多篇

      2021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共产党人崇高品质与西藏特殊实际相结合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生动体现。“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一切为了群众,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集中反映着人民群众现实的愿望和要求。它得益于藏汉各民族群众的认同与实践而得以传承和发扬,是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好诠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反映。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形势下,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认真领会其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着力使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与优良作风,成为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特别能吃苦”才能深入基层。只有贴近群众,才能了解民需、民忧、民苦,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一线解决。“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明确要求,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本。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体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高尚理念,扎根基层,服务一线,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来解决实际难题。通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磨砺意志,锤炼作风,把乐于吃苦同勤于实践相结合,立足岗位,真抓实干,使自己的能力在艰苦环境中得到提升,使自己的人

      生价值在吃苦中得以体现。“特别能战斗”才能护国佑民。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始终成为人民群众在天灾人祸面前的守护神。98抗洪、汶川地震、拉萨3.14事件……,在每一次人民的利益遭到损失或侵犯时,都有共产党人的忙碌身影。这种一心为民的战斗精神,既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体现,也是每位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共产党员的先锋队性质决定党员是一块特殊的材料,既要在平时看得出来,更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始终做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扛大梁,挑重担,抢头功。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更要做为人民服务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勇字当头,敢字当先,忠贞不渝,威武不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和坚强后盾。2021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二十八军进军西藏,可以说是一个奇迹,那是生命的奇迹,也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胜利。老西藏们用生命在完成进军西藏的使命,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千难万险,硬是把红旗插在世界屋脊!那是一次艰难的行程,那是可以永远激励这个时代和国人的伟大精神。“背着公路”进西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硬是在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地方修出天路,一条条天路,那是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啊,那是幸福的道路,引领着那里的同胞走向光明的未来。我曾经有幸拜访过洗衣歌的编导李俊琛前辈,前辈告诉我:她随18军进藏的时候,才15岁,而整个文工团都很年轻。15岁,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走向西藏的路上。部队经常面临翻雪山,趟冰河,高寒缺氧等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冬

      天睡雪山,睡冰河,下雪了,砸倒了帐篷,就只能睡在雪窝里。早上起床,鞋都是冻到冰上的,必须要想办法刨出来。夏天虽然有美景,有野果可以充饥,但是蚊子多的难以想象,还要面对泥石流,塌方,阴雨各种自然灾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遭遇蝗虫无情的袭扰。长期吃不饱,穿不暖,因为高寒缺氧,水都烧不开,常年吃生饭。十八军进军西藏,经过4000米以上的雪山14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2座。川藏线两千多公里,牺牲了官兵3000多人,藏汉民工1000多人,平均1公里牺牲2人。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土石方2930多平方公里,终于在1954年修通闻名遐迩的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和全长2100公里的青藏公路。十八军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点一点把川藏公路铺到了拉萨,可怕的不是爬雪山,还有雪地宿营。在雪山上宿营,经常是第二天起床一看,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吹了起床号,大家才从雪堆里爬出来,清点人数时,经常是少人,找到战士夜里睡觉的地方,才发现已经冻死在雪下面。有些战士扛着炮,拿着枪,托着这些武器的手都冻坏了。下山后都要截肢。聆听着前辈的诉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人们一直都在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而老西藏精神,是只有真正能扎根在西藏的人,才明白其中饱含的意义。那绝不是苦,绝不是累可以形容的。而仅仅是一座怒江大桥,真正的是用生命和鲜血筑成的。由于要在荒无人烟的悬崖峭壁上修建,所以这艰巨的任务,普通的建桥施工队无法完成,因此由当时在这里的解放军负责建桥任务。士兵从山底上放下几十米长的绳索,在石崖上挂

      起密密麻麻绳索搭成的软梯,在石崖的半腰上悬挂打炮眼。悬崖峭壁打眼放炮,石块塌方危险极大,每响一炮,几乎都有人受伤,施工条件异常艰难危险,伤亡很大,这座桥是战士的血肉凝固成的大桥。其中有一位战士在施工时不小心掉进了修建的桥墩里,大家想尽一切办法都没将其救出,只得含泪继续修筑,怒江大桥完成后,某排全排战士都牺牲了,只剩下排长一人,排长悲痛万分,纵身跳进在怒江,追随战士们去了。如今怒江大桥依然在流淌,而它的前世今生带着烈士的悲壮一起传说,它的滔滔江水负重着那么多生命的血和魂,在岁月的流转中形成了傲视天地的威严。生命,青春,壮志,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信仰,而所有为信仰献身的勇士都将永垂不朽!精神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的,是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形成战斗热情的。李俊琛前辈告诉我,当她走到拉萨的时候已经19岁,到了拉萨,就感觉到了天边,眼前的一切都那么陌生。西藏是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十八军党委提出:全军同志要吃大苦,耐大劳,像当年红军一样战胜任何困难,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我们爬也爬到西藏去,要用死在西藏,埋在西藏的气概完成党交给的解放西藏的任务。但是前辈说:她们最开始到拉萨,因为反动派的宣传,最初藏族同胞对解放军是恐惧的,为了与藏族同胞沟通,文工团抽空演出,敲锣打鼓招引群众,可是大家都不敢来看,最初只有几个小孩偷偷来看,孩子们一来,妈妈们就来了,慢慢的村里人都来了。文工团唱藏族歌,跳藏族舞,宣传党的政策,宣传修路的意义,还帮忙解决藏族同胞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生活中的困难。渐渐的藏族群众打消了恐惧,她们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部队,很

      

    篇四: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

      纪念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心得体会精选四篇推进依法治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藏区的发展。当前,藏区干部须当好宣讲者、耕耘者、教育者。唯此,才能助力藏区法治建设,更好地服务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两个跨越添砖加瓦。下面为您推荐纪念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心得体会精选四篇。

      纪念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心得体会精选1当好三个者,助力藏区法治建设

      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点赞藏区依法治理。不仅是在龙康村,在四川藏区的大小村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正在形成,法治种子已在高原落地生根。

      去年组织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领导领导提出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20字原则,将依法治藏列在首位,可见依法治藏对于西藏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四川省委紧跟步伐,在全省藏区工作会议上鲜明提出把依法治藏工作作为实现藏区长治久安的根本抓手,努力把藏区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大力加强藏区班子干部队伍建设,为推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证。

      四川作为全国第二大藏区,因受到传统观念、文化教育等因素制约,不少藏区群众习惯用民族宗教问题解决社会问题,有人也借机煽风点火,把事情往民族宗教问题上引,以至于影响到地方的稳定与发展。经过不懈耕耘,法治之花已落地生根,但要想枝繁叶茂,藏区干部还需当好三个者,让其在广阔的土地上结出累累硕果。

      做民族政策的宣讲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关键是要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中。作为藏区干部,要主动融入藏区群众生活中去宣讲,去宣传工作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可以创新方式,将法律知识编成汉藏双语的脱口秀,深入藏寨牧场一线演出,建立流动法庭,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法律的重要作用。开展好法律七进活动,让更多的僧尼、学生、农牧民受益,不断传授法治观念,给藏区法治土壤不断施肥。

      做干事创业的耕耘者。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推进依法治藏,还要发挥好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以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推动狠抓落实,以法治意识、制度意识起到引领,做政治的明白人,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头脑清醒,把依法治藏作为根本之举,旗帜鲜明开展反分裂斗争,对藏独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露头就打,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使正在孕育的果苗茁壮成长。

      做授业解惑的教育者。实现藏区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目前,四川藏区有的干部文化程度不高,不会说汉话的较多,交流沟通存在障碍;有的不熟悉政策法规,依法办事能力弱;外地飞鸽干部又不能扎根于此,人才流失严重,藏区队伍建设遇到瓶颈。正因如此,援藏干部、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要有奉献精神,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藏区的年轻干部和人才,做好传帮带,使他们能快速成长、独当一面。与此同时,要积极传播现代理念,带领群众创新创业,搞好特色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藏区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推进依法治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藏区的发展。当前,藏区干部须当好宣讲者、耕耘者、教育者。唯此,才能助力藏区法治建设,更好地服务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两个跨越添砖加瓦。

      纪念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心得体会精选2以教育发展振兴助推藏区跨越发展

      24岁的肖芳出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色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她曾充满迷惘。2009年,四川藏区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即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让藏区初中毕业生到内地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接受3年免费职业教育。对家境贫寒的肖芳来说,政策春风让她重新走入校园,进入内江铁路机械学校学习。毕业后,肖芳考入成都地铁运营公司。

      教育是民生之基、公平之要。一直以来,组织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藏区教育发展,在2009年,四川藏区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让一大批藏区学生走出大山,融入现代生活,到目前为至,很多同学通过在实习岗位的辛勤劳动获得了相应的报酬,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了藏区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实现了用知识和技能改变人生的梦想。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色足村的肖芳就是9+3免费教育计划的一个缩影,更是四川省实施教育发展振兴计划,落实藏区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2011年7月,肖芳作为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的学生,毕业后进入成都地铁工作,从此,她的工作就与几十公里固定隧道的辗转、不规律倒班、机械的标准化操作这样一些字眼结合起来。工作时,清晨4点半即开始一天的工作,每个班需在黑暗的隧道中运行超过8小时,每日开关门超过416次,这些旁人视作枯燥无味的工作,她却已坚持了整整四年。今年,肖芳获得了第七届四川省劳动模范殊荣,是全国首个90后藏族地铁女司机。

      从肖芳身上,我们看到实施藏区教育发展振兴计划及时回应广大藏区群众的期盼,解决了一大批藏区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有力地促进教育公平为藏区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领导在组织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富民兴藏,就是要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作为兴藏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和民生改善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让各族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我们都知道,实施教育发展振兴计划是四川藏区持续推进的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之一。笔者认为,要实现富民兴藏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大力实施藏区教育发展振兴计划,把教育发展振兴计划作为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在认真总结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基础上,大力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工程,深入推进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定点、定向、精准扶贫,提升教育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能力,释放教育红利,加快推进藏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确保藏区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当前,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在这个决定性阶段,西藏和四省要主动适应藏区发展新形势,顺应藏区群众新期待,以更加坚定的态度谋划发展,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夯实基础,以更加扎实的作风狠抓落实,努力推动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作为全国第二大藏区的四川,要把领导领导、李克强总理在组织

      

    篇五: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川藏线有感

      近日,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我踏上了“川藏线之旅”,在路过西藏昌都怒江大桥时,看到桥边摆满了鲜花水果,有小学生立正敬礼、有人洒下酒水、有路过车辆鸣笛……这些从心出发、有感而为的举动让我瞬间“破防”,模糊的双眼依稀看见山间缓缓走来的时代英雄,带着他们的荣誉和勋章。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顽强奋斗铸就雪域高原的公路奇迹。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受命解放西藏,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历史使命。然而,此时的西藏没有一条畅通的道路,进藏无路是摆在战士们面前的首要困难,毛泽东主席指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修路”成为进藏部队的第一任务。面对海拔在四五千米以上峰峦起伏的大山,奔腾咆哮的河流,还有恶劣的气候,山洪、泥石流等频发的自然灾害,甚至是高寒缺氧、饥饿等艰苦生存环境,战士们拿着铁锤、钢钎、铁锨和镐头,高喊“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响亮口号,许下“怕死不上川藏线,上了川藏线不怕死”的铮铮誓言,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精神,跋山涉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劈开悬崖峭壁,降服险川大河,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1954年,仅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10万解放军用血汗筑起全长2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全线通车。而在路的两旁,2000多名筑路英雄就此长眠,平均一公里就要牺牲一人,许多身经百战的优秀占水师倒在了雪域高原的茫茫天地间,留下了通往“天堂”的漫漫坦途。

      “报国敢赴死,万难不低头”,坚定信仰构筑雪域高原的生命桥梁。位于西藏昌都八宿县的怒江大桥是进藏的必经之地,也是川藏线的咽喉要道。修建怒江大桥时,过江的工具只是一只橡皮舟,在怒江激流中犹如一片树叶,拖着一根又一根钢丝绳,摇来摆去,随波逐流,也正是这一根根钢丝绳架起了跨越汹涌怒江的修路吊桥。由于没有先进的登山设备,要修建怒江大桥,战士们需要爬到海拔几千米的山顶,用绳子捆住自己吊着下来,悬空从山顶一层一层打炮眼,这些英雄战士不怕苦、不怕死,用最坚定的信仰克服最艰险的环境,靠着“舍命也要把公路修到拉萨”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心,终于架起了雪域高原间的生命桥梁。如今的怒江大桥旁保留了一个老桥墩,在守桥部队和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一名战士在修桥时不慎掉进正在灌注的水泥墩子,当时条件有限,即使经过百般救援,战友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泥浆一点一点吞噬,直到与桥墩化为一体。正是这些战士们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光荣牺牲,让高原天险变平坦通途,在怒江上架起了生命桥梁。三十年后,第二代的怒江大桥修好后,这个老桥墩一直留着,作为丰碑永远铭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执着追求创造雪域高原的致富故事。天堑变通途,川藏公路这一伟大壮举被“金珠玛米”实现了,当象征幸福与希望的五星红旗插在了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上那一刻起,自由的曙光驱散了黑暗,照亮了雪域高原上的各族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解放西藏不仅是为了实现大陆统一,更是为了让西藏人民过上好日子。

      总书记指出,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川藏线沿线群众也越来越富裕。2020年10月15日,雪域高原上迎来历史性变化,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自治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彻底摆脱绝对贫困。“西藏告别贫困的历史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创造辉煌的有力见证!”如今,纵横交错的川藏公路像巨龙一样盘踞在西藏高原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沿途风景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牛羊成群,青稞留香,雪域高原的致富故事传遍华夏大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伟大“川藏线精神”,坚定信仰、忠诚担当、知难而进、勇往直前,把青春热血挥洒在每一寸华夏大地,以不负昨天、无愧今天、开创明天的磅礴力量顽强拼搏、砥砺前行,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站在怒江大桥上,看着英雄的背影缓缓散去,桥下江水前浪不息、后浪奔涌。“走平坦的路就是幸福”,川藏线两千多公里,每一公里皆是勋章。致敬英雄!致敬伟大的中国!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篇六: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感想范文第一篇

      老西藏精神是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五种精神,是1950年十八军进藏,在平叛斗争、民主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锤炼出的优秀品德,展现了老一辈军人和入藏工作者,将个人得失、生死置之度外,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西藏建设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的革命情怀。

      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西藏,并工作在西藏基层的汉族干部,我们见证了西藏发展的历程和各族儿女在雪域高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团结友爱。在建党100周年,及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即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为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添砖加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进。

      续写老西藏精神、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人迹罕至的高寒冻土地带,用原始的工具,打通了数十座高山,跨越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天险急流,征服了冰川峡谷、沼泽密林等无数艰险,付出巨大的牺牲,平均一公里就长眠着一名烈士,才修建了康藏公路,为西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在藏工作者,更应该传承这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沿着老一辈在藏工作者的步伐,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天塹变通途、生命禁区变乐土,让雪域儿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西藏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篇七: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

      最新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川藏线有感范文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伟大“川藏线精神”,坚定信仰、忠诚担当、知难而进、勇往直前,把青春热血挥洒在每一寸华夏大地,以不负昨天、无愧今天、开创明天的磅礴力量顽强拼搏、砥砺前行,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下面是为您推荐最新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川藏线有感范文。

      最新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川藏线有感范文近日,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我踏上了“川藏线之旅”,在路过西藏昌都怒江大桥时,看到桥边摆满了鲜花水果,有小学生立正敬礼、有人洒下酒水、有路过车辆鸣笛……这些从心出发、有感而为的举动让我瞬间“破防”,模糊的双眼依稀看见山间缓缓走来的时代英雄,带着他们的荣誉和勋章。“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顽强奋斗铸就雪域高原的公路奇迹。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受命解放西藏,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历史使命。然而,此时的西藏没有一条畅通的道路,进藏无路是摆在战士们面前的首要困难,毛泽东主席指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修路”成为进藏部队的第一

      任务。面对海拔在四五千米以上峰峦起伏的大山,奔腾咆哮的河流,还有恶劣的气候,山洪、泥石流等频发的自然灾害,甚至是高寒缺氧、饥饿等艰苦生存环境,战士们拿着铁锤、钢钎、铁锨和镐头,高喊“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响亮口号,许下“怕死不上川藏线,上了川藏线不怕死”的铮铮誓言,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精神,跋山涉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劈开悬崖峭壁,降服险川大河,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1954年,仅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10万解放军用血汗筑起全长2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全线通车。而在路的两旁,2000多名筑路英雄就此长眠,平均一公里就要牺牲一人,许多身经百战的优秀占水师倒在了雪域高原的茫茫天地间,留下了通往“天堂”的漫漫坦途。

      “报国敢赴死,万难不低头”,坚定信仰构筑雪域高原的生命桥梁。位于西藏昌都八宿县的怒江大桥是进藏的必经之地,也是川藏线的咽喉要道。修建怒江大桥时,过江的工具只是一只橡皮舟,在怒江激流中犹如一片树叶,拖着一根又一根钢丝绳,摇来摆去,随波逐流,也正是这一根根钢丝绳架起了跨越汹涌怒江的修路吊桥。由于没有先进的登山设备,要修建怒江大桥,战士们需要爬到海拔几千米的山顶,用绳子捆住自己吊着下来,悬空从山顶一层一层打炮眼,这些英雄战士不怕

      苦、不怕死,用最坚定的信仰克服最艰险的环境,靠着“舍命也要把公路修到拉萨”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心,终于架起了雪域高原间的生命桥梁。如今的怒江大桥旁保留了一个老桥墩,在守桥部队和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一名战士在修桥时不慎掉进正在灌注的水泥墩子,当时条件有限,即使经过百般救援,战友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泥浆一点一点吞噬,直到与桥墩化为一体。正是这些战士们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光荣牺牲,让高原天险变平坦通途,在怒江上架起了生命桥梁。三十年后,第二代的怒江大桥修好后,这个老桥墩一直留着,作为丰碑永远铭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执着追求创造雪域高原的致富故事。天堑变通途,川藏公路这一伟大壮举被“金珠玛米”实现了,当象征幸福与希望的五星红旗插在了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上那一刻起,自由的曙光驱散了黑暗,照亮了雪域高原上的各族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解放西藏不仅是为了实现大陆统一,更是为了让西藏人民过上好日子。总书记指出,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川藏线沿线群众也越来越富裕。20__

      年10月15日,雪域高原上迎来历史性变化,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自治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彻底摆脱绝对贫困。“西藏告别贫困的历史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创造辉煌的有力见证!”如今,纵横交错的川藏公路像巨龙一样盘踞在西藏高原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沿途风景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牛羊成群,青稞留香,雪域高原的致富故事传遍华夏大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伟大“川藏线精神”,坚定信仰、忠诚担当、知难而进、勇往直前,把青春热血挥洒在每一寸华夏大地,以不负昨天、无愧今天、开创明天的磅礴力量顽强拼搏、砥砺前行,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站在怒江大桥上,看着英雄的背影缓缓散去,桥下江水前浪不息、后浪奔涌。“走平坦的路就是幸福”,川藏线两千多公里,每一公里皆是勋章。致敬英雄!致敬伟大的中国!

      

    篇八: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

      总之通过西方人的眼睛来看可以将我们经常向西方介绍的西藏以及达赖口中的西藏进行一番对比这里远远不仅是这次的15位记者更多的是到西藏旅游的西方人仅仅令黄毓芬大吃一惊的那家藏族家庭小旅馆在三年里接待的游人就超过2000人其中就有相当部分的西方人相信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到的跟这些记者们看到的西藏是一致的他们所看到的西藏跟达赖口中的西藏是真正有着天悬地远的差距而从他们的眼睛里一定也会发出一个感叹那就是

      西藏解放70周年观后感

      西藏解放70周年观后感由国务院新闻办组团的境内外记者赴藏联合采访团,自2月27日至3月4日在西藏进行为期六天的采访。来自日本广播协会、美联环球电视、巴基斯坦联通社、香港亚洲电视台、台湾中天电视台、澳门日报等10家境内外媒体的15位记者,被西藏人的热情友好、西藏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所震撼。由于达赖集团长期在国外给西藏“涂脂抹粉”、任意打扮,一些别有用心者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描绘,一些跟屁虫人大声聒噪、随声附和,于是那些本来就对中国,对西藏缺乏基本了解的国外人,特别是西方人,就自然以为,西藏的今天,跟当年达赖“佛恩浩荡”的时代相比,那真是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水深火热了。于是才有了台湾女记者黄毓芬在西藏林芝一户藏族家庭旅馆采访时的“大吃一惊”:这家小旅馆三年来接待了2000多名中外游客,一年收入达七八万元人民币。使她不得不连问三遍才确定自己没听错;于是才有了香港亚洲电视台记者李卓敏的首次西藏之行也从惊叹开始:出发前,她特地随身备好矿泉水、饼干、水果、巧克力,因为“印象里西藏比较贫穷落后”。到了西藏,她才发现:“西藏这么现代化,有各种餐馆和超市,

      还能捧着电脑到处无线上网!”等等让西方人不得不睁大眼睛反复确认,以为是在梦中,其实是实实在在的西藏的今天,是跟达赖们口中的西藏有着天壤之别的真实西藏。

      此次由国务院新闻办组团的境内外记者赴藏联合采访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由于达赖们的长期歪曲,西藏的今天成了西方人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而如果由我们自己组织种种西藏的历史与今天的展示,已经被达赖们大量的歪曲宣传先入为主地有了偏见的西方人眼里,很可能又是我们无中生有的捏造,是出于宣传,是为了掩盖真实的西藏所做的“诗外功夫”。因此,让那些长期被达赖在耳朵里灌输了无数有关西藏的“不忍耳闻”信息的国外媒体和西方人,换一种方式,用自己的眼睛来亲自看一看达赖们送给他们的“地狱西藏”的景象,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有了这样的活动,也才有了从美联环球电视记者胡大卫的眼睛里看到的有关西藏的文化现状:“这里传统的藏族文化保护得很好,古老的文化已经成为藏族人今天生活的一部分,是活的文化。”让他们亲眼目睹了西藏对宗教文化的保护是活生生的,不容置疑的;也才有了日本广播协会记者福田龙马在采访中所感受到的:西藏自治区政府为保护生态环境关闭了钢铁厂、造纸厂、水泥厂等污染企业等举动,使他认为这些举措具有长远眼光,反映了中国政府保护西藏生态环境

      的巨大努力。等等等等。总之,通过西方人的眼睛来看,可以将我们经常向西方介绍的西

      藏以及达赖口中的西藏进行一番对比,这里远远不仅是这次的15位记者,更多的是到西藏旅游的西方人,仅仅令黄毓芬大吃一惊的那家藏族家庭小旅馆,在三年里接待的游人就超过2000人,其中就有相当部分的西方人,相信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到的,跟这些记者们看到的西藏是一致的,他们所看到的西藏,跟达赖口中的西藏,是真正有着天悬地远的差距,而从他们的眼睛里一定也会发出一个感叹,那就是:事实远远胜于诡辩。

      再套用一句伟人的诗句,那便是:达赖若回来,当惊西藏殊!西藏解放70周年观后感2021年,我们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其中“老西藏精神”让我感受颇多,“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在西藏,有“三条路”见证着“老西藏精神”的起源传承发展。1954年的进藏公路,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史书中记载着,十八军进藏时困难重重,要修着公路进藏,之前的西藏这片净土与内地是没有公路的。十八军顶着严寒气候,冒着地质灾害风险,吃着雪水

      煮饭,克服了一个个难关,牺牲了三千余官兵,终于修成了了康藏公路,也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在1954年的康藏公路建成后,一批批党的先辈们走着这条路来到了西藏,他们不怕条件艰苦,不惧环境恶劣,扎根雪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整个青春。西藏百万农奴得到解放,人民分到了土地与牛羊,西藏的发展跨上了新台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起源,颂扬了西藏开拓路建设的宏大史诗。

      2006年的青藏铁路,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人民欢喜之心随着歌声肆意飘扬。一代代铁路人克服了缺氧、冻土、运输带来的困难,不畏艰险,一步步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修到了藏家儿女的家乡。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来到了西藏,来旅游、来就业。党员先锋们在西藏把“老西藏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紧跟时代潮流、牢抓发展机遇,毅然决然得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中。西藏经济开始腾飞,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老西藏精神”的传承,奏响了西藏建设路的嘹亮号子。

      2021年的拉林铁路,架起了西藏的发展路。国铁集团官宣“复兴号”动车组将于7月1日之前开进拉萨,适应拉林铁路运营需要。

      拉林铁路是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建造的“新天路”,建造存在的困难五花八门。铁路工人用巧妙的方案设计,统筹发展与施工难度的关系,在付出辛苦与汗水后,将拉林铁路建成了交通的快速通道,也是发展的快速通道,架起了西藏的发展路。吃苦奉献是

      “老西藏精神”,创新发展也是“老西藏精神”,它在西藏发展的道路上被不断充实,赋予新的含义,永不会过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发展,描绘了西藏发展路的壮阔蓝图。

      作为西藏基层公务员,我们要把“老西藏精神”贯彻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继承又要发扬,让“老西藏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成为我们修身正己的指路明灯。

      西藏解放70周年观后感15日上午当选西藏自治区政府新主席的白玛赤林与媒体见面会上,开场白直截了当。他给自己立下这样的标杆:我和我的同事们一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环境……为实现西藏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为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鞠躬尽瘁,不懈努力!”常言道,言为心声,言为政声。聆听西藏自治区政府新主席的一句“鞠躬尽瘁,不懈努力!”的铿锵话语,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鞠躬尽瘁”精神的伟大民族。“春蚕到死

      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千古流传的名句,就是“鞠躬尽瘁”精神的生动写照。时代的车轮在鞠躬尽瘁者的推动下前进,事业的蓝图在鞠躬尽瘁者的奋斗中实现,民族的未来因鞠躬尽瘁者的努力而充满希望。可以说,鞠躬尽瘁,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鞠躬尽瘁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光耀人间,永远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

      正因如此,我感到,白玛赤林所说的“鞠躬尽瘁”,绝不是陈年老调,绝不是空洞高调;“鞠躬尽瘁”精神,不能“封存”,不能“告别”。“鞠躬尽瘁”精神不仅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同时也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

      这正像白玛赤林在感言中所说的,当选自治区主席,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深知这副担子的份量。但“我有决心、有信心勇敢地担负起工作责任,忠诚地履行神圣使命,绝不辜负党的重托,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我感到,这不是精彩的表白,不是官场的辞令,更不是一时的冲动,这里面凝聚着责任、信心和承诺。这种责任、信心和承诺的勇气则来自于他所说的五个方面,即:有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有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有历届政府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有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

      由此可见,白玛赤林“鞠躬尽瘁”的履新感言,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他政治上的更加成熟,也是对“角色”的进一步正确定位;体现的不仅是对权力的高度清醒把握,更是对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传承和光大。

      记得有这样一首小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粒粒颗颗,汇聚起来,灌溉的是良田万顷,照亮的是锦绣中华,哺育的是新的生命。我认为,这一点、一丝、一粒就是白玛赤林所说的“鞠躬尽瘁,不懈努力!”的起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有如此清醒的头脑,有如此“诚惶诚恐”的心态,有如此务实的精神,有如此谦虚谨慎的作风,怎能不令人感到欣慰和自豪,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信服和期待。

      

    篇九: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

      最新和平解放70周年之川藏线有感范文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伟大“川藏线精神”,坚定信仰、忠诚担当、知难而进、勇往直前,把青春热血挥洒在每一寸华夏大地,以不负昨天、无愧今天、开创明天的磅礴力量顽强拼搏、砥砺前行,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最新和平解放70周年之川藏线有感范文近日,在庆祝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我踏上了“川藏线之旅”,在路过昌都怒江大桥时,看到桥边摆满了鲜花水果,有小学生立正敬礼、有人洒下酒水、有路过车辆鸣笛……这些从心出发、有感而为的举动让我瞬间“破防”,模糊的双眼依稀看见山间缓缓走来的时代英雄,带着他们的荣誉和勋章。“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顽强奋斗铸就雪域高原的公路奇迹。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受命解放,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历史使命。然而,此时的没有一条畅通的道路,进藏无路是摆在战士们面前的首要困难,毛泽东主席指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修路”成为进藏部队的第一任务。面对海拔在四五千米以上峰峦起伏的大山,奔腾咆哮的河流,还有恶劣的气候,山洪、泥石流等频发的自然灾害,甚至是高寒

      缺氧、饥饿等艰苦生存环境,战士们拿着铁锤、钢钎、铁锨和镐头,高喊“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响亮口号,许下“怕死不上川藏线,上了川藏线不怕死”的铮铮誓言,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精神,跋山涉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劈开悬崖峭壁,降服险川大河,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1954年,仅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10万解放军用血汗筑起全长2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全线通车。而在路的两旁,2000多名筑路英雄就此长眠,平均一公里就要牺牲一人,许多身经百战的优秀占水师倒在了雪域高原的茫茫天地间,留下了通往“天堂”的漫漫坦途。

      “报国敢赴死,万难不低头”,坚定信仰构筑雪域高原的生命桥梁。位于昌都八宿县的怒江大桥是进藏的必经之地,也是川藏线的咽喉要道。修建怒江大桥时,过江的工具只是一只橡皮舟,在怒江激流中犹如一片树叶,拖着一根又一根钢丝绳,摇来摆去,随波逐流,也正是这一根根钢丝绳架起了跨越汹涌怒江的修路吊桥。由于没有先进的登山设备,要修建怒江大桥,战士们需要爬到海拔几千米的山顶,用绳子捆住自己吊着下来,悬空从山顶一层一层打炮眼,这些英雄战士不怕苦、不怕死,用最坚定的信仰克服最艰险的环境,靠着“舍命也要把公路修到拉萨”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心,终于架起了雪域高

      原间的生命桥梁。如今的怒江大桥旁保留了一个老桥墩,在守桥部队和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一名战士在修桥时不慎掉进正在灌注的水泥墩子,当时条件有限,即使经过百般救援,战友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泥浆一点一点吞噬,直到与桥墩化为一体。正是这些战士们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光荣牺牲,让高原天险变平坦通途,在怒江上架起了生命桥梁。三十年后,第二代的怒江大桥修好后,这个老桥墩一直留着,作为丰碑永远铭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执着追求创造雪域高原的致富故事。天堑变通途,川藏公路这一伟大壮举被“金珠玛米”实现了,当象征幸福与希望的五星红旗插在了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上那一刻起,自由的曙光驱散了黑暗,照亮了雪域高原上的各族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解放不仅是为了实现大陆统一,更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总书记指出,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川藏线沿线群众也越来越富裕。2022年10月15日,雪域高原上迎来历史性变化,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自治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

      困地区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告别贫困的历史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创造辉煌的有力见证!”如今,纵横交错的川藏公路像巨龙一样盘踞在高原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沿途风景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牛羊成群,青稞留香,雪域高原的致富故事传遍华夏大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伟大“川藏线精神”,坚定信仰、忠诚担当、知难而进、勇往直前,把青春热血挥洒在每一寸华夏大地,以不负昨天、无愧今天、开创明天的磅礴力量顽强拼搏、砥砺前行,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站在怒江大桥上,看着英雄的背影缓缓散去,桥下江水前浪不息、后浪奔涌。“走平坦的路就是幸福”,川藏线两千多公里,每一公里皆是勋章。致敬英雄!致敬伟大的中国!

      

    篇十: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

      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三篇

      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三篇值此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回顾历史进程,展示伟大成就,全面立体的向全国人民展现社会主义新西藏。今天作者为您精心挑选了几篇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的优秀内容,感兴趣的快来和作者一起学习吧!希望作者的整理能够对你有帮助!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一西藏的变化岁月如歌却因发展奋斗而充实、而饱满、而精彩从城市中心到田间地头从教育新城到产业园区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民生改善触目所及这片崛起的高原大地沐浴在改革春风中焕发出勃然生机与活力在照片里回望过去充实现在对新时代的西藏发展怀抱憧憬四十年改革开放西藏欣欣向荣西藏蓬勃发展西藏走进新时代藏族群众在过林卡(1982年6月)阿多摄202X年雪顿节期间拉萨市民和游客在罗布林卡享受假日时光。洛桑唐斌次旺旦增西旦摄1980年,西藏电视事业有了发展,拉萨市不少居民买了电视机,参木觉一家正在看电视。西藏阿里革吉县完全小学学生在进行篮球训练。新华社记者刘东君摄

      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乂一代的西藏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挥洒青春共享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城镇建设得越来越现代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舒心,在便捷的出行里坐上火车去北京。202X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202X年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202X年12月嘎隆拉隧道贯通拉林高等级公路在一代代交通人的奋斗下以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为起点从单一公路交通方式到综合交通全面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一条条神奇的天路正在雪域高原不断延伸开来纵横交错的柳梧立交桥收获,在红火的产业里1985年6月冲赛康市场华润雪花啤酒西藏有限公司昌都卡若区生产线一角。非公有制经济从弱到强市场发育越来越快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来自国内外游客在鲁朗林海观景台欣赏美景202X年青藏铁路开通后西藏旅游人数呈井喷式增长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拉动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9月初的地球第三极暨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推介会上

      西藏就推出今冬明春冬游西藏优惠政策大数据里,看西藏的40年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综合实力全面提升202X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比1978年增长倍年均增速%人均GDP达到39259元比1978年增长倍年均增速%通车后的拉林[Wj等级公路。墨脱公路西莫河大桥。西藏已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航空、铁路、管道运输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万公里比1978年的万公里增加万公里高原的美味佳肴也给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藏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202X年接待游客万人次西藏经济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青藏联#工程的建设者正在放线。西藏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综合能源体藏南鼓韵西藏用她广阔无垠的天地包罗万象用她湛蓝的天空和白云相携

      镌刻画卷用她纯粹本真的微笑拥抱幸福站在新时代,实现新跨越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新跨越西藏正在拥抱更加蓬勃奔放的春天正在以改革发展的时代强音同心共筑中国梦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二202X年,我们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其中老西藏精神让我感受颇多,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在西藏,有三条路见证着老西藏精神的起源传承发展。1954年的进藏公路,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史书中记载着,十八军进藏时困难重重,要修着公路进藏,之前的西藏这片净土与内地是没有公路的。十八军顶着严寒气候,冒着地质灾害风险,吃着雪水煮饭,克服了一个个难关,牺牲了三千余官兵,终于修成了了康藏公路,也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在1954年的康藏公路建成后,一批批党的先辈们走着这条路来到了西藏,他们不怕条件艰苦,不惧环境恶劣,扎根雪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整个青春。西藏百万农奴得到解放,人民分到了土地与牛羊,西藏的发展跨上了新台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起源,颂扬了西藏开拓路建设的宏大史诗。202X年的青藏铁路,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人民欢喜之心随着歌声肆意飘扬。一代代铁路人克服了缺氧、冻土、运输带来的困难,不畏艰险,一步步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修到了藏家儿女的家乡。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来到了西藏,来旅游、来就业。党员先锋们在西藏把老西藏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紧跟时代潮流、牢抓发展机遇,毅然决然得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中。西藏经济开始腾飞,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老西藏精神的传承,奏响了西藏建设路的嘹亮号子。202X年的拉林铁路,架起了西藏的发展路。国铁集团官宣复兴号动车组将于7月1日之前开进拉萨,适应拉林铁路运营需要。拉林铁路是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建造的新天路,建造存在的困难五花八

      门。铁路工人用巧妙的方案设计,统筹发展与施工难度的关系,在付出辛苦与汗水后,将拉林铁路建成了交通的快速通道,也是发展的快速通道,架起了西藏的发展路。吃苦奉献是老西藏精神,创新发展也是老西藏精神,它在西藏发展的道路上被不断充实,赋予新的含义,永不会过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发展,描绘了西藏发展路的壮阔蓝图。作为西藏基层公务员,我们要把老西藏精神贯彻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继承又要发扬,让老西藏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成为我们修身正己的指路明灯。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三

      十八军进军西藏,可以说是一个奇迹,那是生命的奇迹,也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胜利。老西藏们用生命在完成进军西藏的使命,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千难万险,硬是把红旗插在世界屋脊!那是一次艰难的行程,那是可以永远激励这个时代和国人的伟大精神。

      背着公路进西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硬是在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地方修出天路,一条条天路,那是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啊,那是幸福的道路,引领着那里的同胞走向光明的未来。我曾经有幸拜访过洗衣歌的编导李俊琛前辈,前辈告诉我:她随18军进藏的时候,才15岁,而整个文工团都很年轻。15岁,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走向西藏的路上。部队经常面临翻雪山,趟冰河,高寒缺氧等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冬天睡雪山,睡冰河,下雪了,砸倒了帐篷,就只能睡在雪窝里。早上起床,鞋都是冻到冰上的,必须要想办法刨出来。夏天虽然有美景,有野果可以充饥,但是蚊子多的难以想象,还要面对泥石流,塌方,阴雨各种自然灾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遭遇蝗虫无情的袭扰。长期吃不饱,穿不暖,因为高寒缺氧,水都烧不开,常年吃生饭。十八军进军西藏,经过4000米以上的雪山14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2座。川藏线两千多公里,牺牲了官兵3000多人,藏汉民工1000多人,平均1公里牺牲2人。

      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土石方2930多平方公里,终于在1954年修通闻名遐迩的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和全长2100公里的青藏公路。十八军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点一点把川藏公路铺到了拉萨,可怕的不是爬雪山,还有雪地宿营。在雪山上宿营,经常是第二天起床一看,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吹了起床号,大家才从雪堆里爬出来,清点人数时,经常是少人,找到战士夜里睡觉的

      地方,才发现已经冻死在雪下面。有些战士扛着炮,拿着枪,托着这些武器的手都冻坏了。下山后都要截肢。聆听着前辈的诉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人们一直都在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而老西藏精神,是只有真正能扎根在西藏的人,才明白其中饱含的意义。那绝不是苦,绝不是累可以形容的。而仅仅是一座怒江大桥,真正的是用生命和鲜血筑成的。由于要在荒无人烟的悬崖峭壁上修建,所以这艰巨的任务,普通的建桥施工队无法完成,因此由当时在这里的解放军负责建桥任务。士兵从山底上放下几十米长的绳索,在石崖上挂起密密麻麻绳索搭成的软梯,在石崖的半腰上悬挂打炮眼。悬崖峭壁打眼放炮,石块塌方危险极大,每响一炮,几乎都有人受伤,施工条件异常艰难危险,伤亡很大,这座桥是战士的血肉凝固成的大桥。其中有一位战士在施工时不小心掉进了修建的桥墩里,大家想尽一切办法都没将其救出,只得含泪继续修筑,怒江大桥完成后,某排全排战士都牺牲了,只剩下排长一人,排长悲痛万分,纵身跳进在怒江,追随战士们去了。如今怒江大桥依然在流淌,而它的前世今生带着烈士的悲壮一起传说,它的滔滔江水负重着那么多生命的血和魂,在岁月的流转中形成了傲视天地的威严。

      生命,青春,壮志,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信仰,而所有为信仰献身的勇士都将永垂不朽!精神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的,是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形成战斗热情的。李俊琛前辈告诉我,当她走到拉萨的时候已经19岁,到了拉萨,就感觉到了天边,眼前的一切都那么陌生。西藏是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十八军党委提出:全军同志要吃大苦,耐大劳,像当年红军一样战胜任何困难,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我们爬也爬到西藏去,要用死在西藏,埋在西藏的气概完成党交给的解放西藏的任务。但是前辈说:她们最开始到拉萨,因为反动派的宣传,最初藏族同胞对解放军是恐惧的,为了与藏族同胞沟通,文工团抽空演出,敲锣打鼓招引群众,可是大家都不敢来看,最初只有几个小孩偷偷来看,孩子们一来,妈妈们就来了,慢慢的村里人都来了。文工团唱藏族歌,跳藏族舞,宣传党的政策,宣传修路的意义,还帮忙解决藏族同胞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生活中的困难。渐渐的藏族群众打消了恐惧,她们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部队,很快,藏族群众和解放军成为了一家人。我问前辈:您吃了那么多苦,那您后悔走到西藏吗?前辈坚定的告诉我:终生无悔!如果在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去西藏,我的一切都是西

      藏带给我的。我的成功离不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离不开那段时光的磨练。成功了也是十八军的成功,也是党在西藏政策的成功,也是藏族人民的成功。这就是老西藏的情怀,见证过十八军走向西藏的艰难,经历过伤痛和岁月的摧残,亲历过那片土地所有的大事件,发展,改革,变迁,以及深重的历史,一代代老西藏们用生命,用青春,用热血缔造老西藏精神,并让老西藏精神闪闪发光。

      张国华司令员曾说:毛主席让我们守西藏,要走你们走,我死也死在这里!如此坚如磐石的立场,塑造了十八军无所畏惧的军魂,赢得了属于十八军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藏族同胞,用英勇无畏,吃苦耐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排除各种困难,战胜着各种敌人。西藏的土地上,老西藏精神不朽!而新时代的西藏军人,有血性,有担当!发扬老西藏精神,戎边卫国建新功的优良传统,长期坚守西藏期间,表现出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出生入死的奉献早已在雪域高原形成了共鸣。

      无论是牺牲在巡逻路上的最高级别年仅49岁的将军首长张贵荣,还是倒在巡逻路上年仅19岁的普通士兵,都在用生命诠释着老西藏精神,传承着老西藏精神!那么多扎根西藏的人,以老西藏精神为鞭策,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生死置之度外。而把民族团结,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许多老西藏们更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如谭冠三将军一进西藏就满怀豪情的说: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推荐访问:西藏和平解放70年观后感800字 西藏 观后感 和平

    Top